【关键词】 心理护理;健康人;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相呼应的是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观念便应运而生。如何防患于未然,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做好日常的心理护理工作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
心理护理开始主要应用于临床,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它主要研究临床护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针对病人由疾病所致产生的紧张、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采用各种疗法等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针对病人的疾病和病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指导;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际关系等,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有效促进疾病的和康复。近来由于预防保健观念的转变,心理护理这一概念发生了广泛的迁移。其对象已不仅仅限于身体患有疾病的人,即使是正常个体,也可以时常运用到心理护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保持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笔者曾遇见一位大二女生,因求学与男友分开后逐渐出现烦躁、失眠、抑郁、消极等行为。笔者通过耐心、细致、大量地疏导、解释、安慰工作,必要时配合药物,使女生思想逐渐转变,心结解开,心情豁然开朗,避免了一个花季少女过早的凋零。使之重新面对人生,半年后出国留学,开始了她绚烂而有价值,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
由于健康人与病患人在认知与情感、所处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我认为在健康人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良好的认知-行为模式,构建健康人心理护理的坚实基础。由于知识经验和认知观念的不同,同一事件往往会引起不同个体的不同反应。认知是一个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一个信息被加工的角度不同,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挫折观念,形成逆境意识,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虽然我们都不希望经历挫折,身处逆境,并且深知他们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经历青春期、更年期等一些特殊的时段;面临着升学、就业、离异等一些重大情感事件以及一些偶发的自然灾难事件是每一个个体都要面对的。挫折观念、逆境意识就像生理系统中的免疫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心理健康才不会在面临应激事件的时候轰然倒塌。
单单具备了免疫系统是不够的,在人们认识到成功与挫折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之后,我们还应当培养人们应对应激事件的积极方法。
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后,如何消除对心理的不良影响是健康人心理护理的首要工作。合理的归因方式是调整的重要渠道之一。人们可以将成功和失败事件归于不同的原因,而归因的方式不同将引发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和相应的行为模式,适应性的归因和行为方式是良好的心理护理过程应当采用的,引导个体将成功事件做稳定的内归因,而将失败的事件做不稳定的内在归因,不但有利于在成功之后体验到强烈的骄傲、自尊等积极情感,而且有利于排解失败之后的焦虑、自责等消极情感,并会进一步引导将来的适应性行为。除了进行归因引导之外,获得科学的不良情绪排解方法也是心理护理要达到的目的。在不良情绪产生之后学习几种科学的自我调整方法,如认知调整法、自我暗示法、呼吸训练法等,对于消除不良情绪、维护心理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对于健康人的心理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使之对负性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产生免疫力,并在心理状态发生不良波动时能够进行自我修复。
第二,培养积极情绪,养成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建立心理护理的内在动力。我们对他人的
心理护理不是心理护理的终极目的。护理的目的是不护理,也就是让个体将他人进行的心理护理转化为自己进行的自我心理护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我们对他人的心理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对心理健康的最佳护理者是个体自身。如果说良好的认知-医患关系论文行为模式是对健康人进行心理护理的坚实基础,那么积极情绪的培养就是个体进行自我护理的内在动力。可以实现对心理健康的外部护理向内部的自我护理的转换。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学者们对抑郁、焦虑和恐惧等等这样一些消极情绪的关注是十分突出的,而对于如何帮助人们理解潜能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十分不充分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同时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之中的,两者的拮抗结果将决定个体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感知世界。依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每一个人都有着充分实现自身潜能的愿望,培养一个人的积极情绪力量去对抗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使个体积极乐观的面对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我实现,使个体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和面对世界时候的较高的效能感,可以激发个体进行自我的心理护理能力。
第三,培养护理人员积极的职业心态,练就科学心理护理的职业技能,铸就健康人心理护理的防波堤。先进的护理理念、科学的心理护理工作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主观努力去实现。
心理护理的过程是一个不同心灵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要求我们自身的心理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在职业活动中,始终如一地保持较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能较主动、富于同情地关心他人,在言语交谈中、举手投足间都能够对他人的身心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心态越积极,其内在潜力就越能得到充分调动,工作就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力,其工作的水准和质量就越高。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一般的说教或开导、经验之谈的劝慰或保证,都无法替代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对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科学指导。因此在具备了积极的职业心态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技巧。只有较系统地掌握心理护理的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护理人员,才能较准确把握人的心理反应的一般规律;才能较深入分析具有较大个体差异的患者心理失衡的个体原因;才能较科学评估个体心理问题的主要性质、反应强度及其危害程度;才能较恰当选择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对策等。临床心理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被护理人员普遍掌握和应用,实施心理护理的基本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多年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转而指导实践,才能最充分展现心理护理的最大价值。
在这个千变万化、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心理护理可以治病救人,当个体面临应激事件,产生心理困扰,危害心理健康的时候,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沟通,并且在这种沟通之中获得心理帮助。但是更应当起到保健和预防作用,在个体发生心理异动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我们的帮助,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时刻看护着心灵,这朵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