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
的诊断才可以针对性地。然西医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对一些急症的处理,对一些传染病的和控制,对一些早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有着中医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西医要结合是毋庸置疑的,那应该怎样结合呢?1956年,毛
泽东主席提出
“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后,我国的中西结合从开始走向繁荣。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就其思路来说,不外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结合、以西医理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和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3]。我在临床上工作多年,感觉到以
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结合要更符合实际,更加合理。
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结合,既有严谨的西医的辨病意识,又有娴熟的中医辨证基础,辨病辩证结合,中西医相结合,或择其优者而从之,这样的中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医,既要深入学习中医,要领悟中医的真谛,要有传承祖国医学的历史使命感,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包括西医知识,要了
解你所的疾病的西医诊断的最新进展,这样我们中医就
可以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患者做好指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那中西医结合将走向何方呢?我所理解的未来医学,应该是一种系统医学,它融合了中医、西医,以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
它集预防、
与康复为一体。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均有生命流组成,每一个系统之间,不同系统之间,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均体现出整体性、动态性、联系
性、
有序性原理。人体又是一个自稳态系统,那时候中西医(也许叫系统医学更合理)的作用,是让机体更好地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从而消除疾病。因此,我认为,中西结合它的未来是系统医学,它将为患者、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参考文献
[1]祝世讷.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陈士奎.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50年[J].学科进展,2007,31(1):30-33.[3]张宗明.奇迹、问题与反思[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中应用绿通道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不乏会产生令人无奈的现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绿通道;伦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14-0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应用绿通道的伦理思考
王益*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导管室(226001)
2012年9月20日收稿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绿通道的概念就是简化手续,统一制度和流程,迅速处理,作到安全、畅通、高效、优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通道,只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即可先行抢救、化验、检查、用药、,以便争分夺秒地进行急诊介入,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降低急
性期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2]
。因此,一旦患者确诊需行急诊介入,则直接在急诊室做好术前准备:备皮、抽血查出凝血时间、肾功能、电解质、肌钙蛋白,口服抗凝药,常规左手留置静脉通道以方便手术操作,积极完善相关手术手续,迅速送达导管室。同时,通知急诊介入小组成员(包括心内科医师、介入室护士和技师)以最快速度到达导管室。急诊介入小组成员须常年保持手机24h 通畅。1应用绿通道的伦理冲突1.1急惊风与慢郎中[3]
:当前,我国的医疗模式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可救治性难以实现。主要的问题表现为:①接诊医生多为轮转医生,不是心血管专科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时间观念不强。患者就诊后按常规程序先问诊、查体,后开化验单、交费,再由护士取血,做心电图,等待化验结果。然后再联系心导管室或心内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②急诊科与心内科不协调,两者之间的“扯皮”可丢失“战机”。③患者入院前转送时间的延迟。2医患双方在专业知识、技术上的不对称性作为一项新兴的介入技术,医生具有特殊的职业优势。患者和家属对此了解甚少,认为是冠心病一劳永逸的根治办法。作为
家属心情急迫,他们希望手到病除,抢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对心肌梗死介入的复杂性、多样性、危险性缺乏认识,医患间信
息的不对称为日后带来了冲突。
3来势急、病情重,抢救时间紧迫与手续完善、检查全面、交代清楚的矛盾患者多为急性起病,突发心前区疼痛,常伴濒死感,对此次发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多种不良情绪:紧张、急躁、忧虑和恐惧一并产生,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护理。由于急诊介入时间紧迫,需快速处理的操作项目繁多,急诊介入人员在对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急救措施、费用等时易简化,家属因没有足够时间接受与手术相关的健康教育,因而,在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或预后不良等问题时,即使是我国目前医疗水平所不可避免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患者和家属也不能理解和接受,进而会导致医疗纠纷。4绿通道应用下的高要求与急诊介入人员的高压力绿通道的应用伴随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急救水平的高
要求与急诊介入小组成员除了承担日常的正常工作,还要应对随时的急诊,休息的打破、夜间出行的安全、身体的透支等这些无形的压力困扰着医务人员,
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睡觉被叫恐惧症。5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与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的行业高风险医学上的双重性是伴随每一项医疗行为而存在的。医疗技术本是双刃剑,从医疗行为的开始就存在“获益”和“致害”的双向可能性。医疗服务的高风险特征给结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作为不同患者,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中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作为医护人员,不论其有多么高明的医术,多么先进的设备,都无法绝对保证自己的医疗行为只会向
“获益”的方向发展,也不能保证手术百分百成功,这就给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6急诊救治的绿
通道与术后费用的异议拖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医院为患者开设了绿通道,先看病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手术后办手续,为挽救患者的濒
死心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一旦发生患者家庭承受不了的费用
或并发症后,即使是医学不可避免的,
患者和家属也常常不能理解而拖欠费用,使为其辛苦的医务人员产生无奈、消极情绪。
7如何解决伦理问题
7.1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绿通道,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患者在诊断、转运、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通道的设立,使我们达到了以下目的:在接诊医护人员心中强化了心肌梗死的时间观念,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明确或排除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以最迅速的方式使大部分患者在有效期得到了。7.2知情同意是医患关系中涉及的一个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医护
人员对医疗风险具有更多的预见性和积极干预的可能。因而,医护人员也应承担告之风险、防范风险和干预风险,减少损害的义务。在急救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的权利,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能因病情危急而不向患者交代清楚。患者应信任医生、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只有医患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将利益冲突减到最小。7.3医患沟通是一
种特殊的人际沟通。介入医师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学习医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从医素质,方能做好术前谈话的沟通工作。
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是主体,应该以真诚、主动、平等的姿态,利用多种沟通技巧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方能在急救过程中取得114
2012年10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017000)2012年8月20日收稿
医患关系论文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15-01
关键词:独本文献;中医药古籍
中医药独本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周雪梅*
中医药独本文献是中医药文献中(除古籍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今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文
化资源,蕴藏着众多名老中医专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现代中医药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因此,中医药独本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极其具有价值的工作。1文献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大型图书馆都有数量不等的中医药独本文献,有的图书馆把独本文献单独放在一起,称之为“种子库”,
为防这些
“种子”被损坏或因丢失而绝种便限制读者进库。其结果,使这批极为丰富而又宝贵的知识财富长年累月地躺在书架上,其利用率仅在千分之几。因为传统习惯认为,建立独本书库的目的就是为了“藏书”,所以,库房的设计总是封闭式的。也有的图书馆由于保护重视不够,把独本文献散同于一般书籍保存借阅。其中极个别图书馆因独本文献无复本量而放在开架阅览室里供读者随便翻阅、勾画,撕书与损坏现象十分严重。即使作为国家级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也只是把独本文献单独放在书柜中,其中有些图书依然混在一般书库中流通借阅,致使部分图书已经破损或丢失,这极不利于其保护与开发利用。2保护方法
多年来,全国部分图书馆对民国时期以来的独本文献的保护作了一些工作,但基本上都处于理论性的探讨,真正工作中实施者廖廖无几。即使工作中有所触及,也终因场所、环境及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而虎头蛇尾。如有文献报道,控制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保护图书的一种方法。3开发利用
自1911年以来,中医药精平装图书的出版品种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品种。然而,由于图书印刷技术、纸质的
质量、
对图书的保护措施、出版数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部分图书已经破损(纸质脆弱)、丢失(人为偷盗、搬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虫嗑、湿烂),出现了在全国范围内一种图书只有一本的收藏现象,许多名老中医著作面临残缺与失散的状况。面对此情况,
如果我们不能妥善保存、
及时抢救,承载着众多中医药工作者不断积累的宝贵中医药研究成果及医疗经验等科学资料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消逝。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独本文献的作用,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建设人文社会服务,抢救和保护民国时期以来中医药独本文献尤显重要,这既是国家交付给我们的重任,也是图书信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1市场调研: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国内馆藏中医药文献最
丰富的图书馆。以此中心数据为基础,
在全国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内进行独本文献资源的规范整合,调研中医药独本文献的保护与藏书现状。编著全国中医药独本书目,并建立可供检索的多媒体共享系统,使其在得到永久保护的同时,为中医药创新,解决中医药临床、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撑。3.2实施方法:以各图书馆为一独立单元。分别从书名、著者、分类、出版地、出版时间等多角度,对独本文献进行调研,摸清各馆中医药独本文献的藏书环境、结构、种类、数量、年代以及图书的
残缺、损坏情况。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独本文献为样本,查漏补缺,为建立全国中医药独本文献数据库奠定基础。调查顺序依次为北京地区,而后向外扩展到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地区、西南、西北地区等。通过调研数据整合、筛选,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3.3预期结果:通过调研与实施,可以做到以下几点:①完成全国各图书馆独本文献藏书现状的调研及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②筛选出更适合于独本文献的保护方法及实施方案;③编著全国中医药独本书目,为进行二次文献检索提供详实的依据;④建立全国中医药独本文献数据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3.4资源共享:书的价值在于使用。如今,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已不单是藏书的数量多少和保护程度如何,而重要的是所藏图书的利用情况。我们应当冲破传统观念束缚,顺应社会发展,打开独本书库的大门,接纳每一位求知的读者。如何让独本文献发挥其最大效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医药独本文献的调研,解决好中医独本文献保存与利用的矛盾,有计划地对珍贵的独本文献进行数字化再生性保护,使原始的独本文献在得到永久性保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读者需求提供便捷的检索途径,让长期沉睡于书库中的稀有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地解决
各图书馆之间中医药独本文献的合理利用问题,使之达到全中医药系统资源共享。同时通过网络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学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4小结
独本文献以其独特的方式忠实地记录着曾经辉煌或平淡的中医药发展史。即使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出发,我们仍然认为,中医药独本纸质文献不可替代。其原因为:①独本文献具有原始性,它是最重要的原始文本。②凭证作用,独本文献记录了当时条件下中医药创作、修改的过程,更因其真实性、唯一性而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③安全性,独本文献相对于电子文献来说,其安全性更稳定。因此,独本文献收藏在若干年后仍是图书馆保存图书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在文献管理中运用的情况下,对独本文献原件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7.4医务人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真如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所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许多职业可一味追求利润,而医学不可以。选择了这一神圣职业,就选择了责任、奉献,医务人员应当懂得仁爱,对患者不仅同情、关爱,更要珍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医院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急诊介入人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4],社会也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安全环境。
7.5医疗的最优化原则:指在诊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效果的决策。其伦理意义和价值在于使临床诊疗中医学判断和伦理取向协调统一,实现对患者最完美的诊疗结果。它包括:①积极获取最佳疗效;②竭力减轻患者痛苦;③确保诊疗安全无害;④力求降低诊疗费用。这就要求介入医师在实施时以伦理判断的合理性来保证医学判断的正确性来减少医疗纠纷[5]。7.6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绿通道为社会提供的是挽救危重急诊病人生命的服务,不会不受广大众欢迎与拥护。如果视医疗卫生
为一特殊市场,难道我们的“顾客”不“光顾”是一种可改变生与死
的服务吗[3]
“时间就是生命”在急诊最能体现。开通绿通道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它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改革核心与正确方向,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高效服务系统,是患者最能直接受益的应急模式。参考文献
[1]霍新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观察与护理体会[J].河南中药学刊,2002,7(3):75.
[2]李志勇,周敏.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5):235-236.
[3]胡大一.我为什么倡导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通道[J].前进论坛,2001,8:331.
[4]张风清,李珍.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5]刘继东,
崔连.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医患关系和利益冲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49-50.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