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亲情护理模式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2694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和亲情组各1482例,比较组别间护理满意度及健康宣教效果。结果:亲情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95.6%)及健康宣教结果优良率(92.2%)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医患关系论文p<0.05)。结论:对传染病患者进行亲情护理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对医院利益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亲情护理;传染病;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2-02
我院近年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开展传染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给患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以使患者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结合具体实例将亲情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传染类疾病患者2694例,其中男1745例,女949例,年龄2-81岁,平均年龄4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证实疾病,其中细菌性痢疾547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53例、692例、流行性腮腺炎195例、猩红热146例、乙肝789例、艾滋病56例、乙脑9例、麻疹7例。所有患者均住院进行。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传染病科室推行亲情护理,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2009年之前的1482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常规组,2009年之后的患者分为亲情护理组,组别间在上述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比较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本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方法为:从患者具体病况出发,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综合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案主要侧重于具体护理操作。在做好传染类疾病常规护理如环境护理(杀毒除菌、通风散气)、饮食护理、日常活动护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之外,结合具体病况进行对症护理指导。例如,患者还要注重加强痰处理、化疗护理;急性期、高热患者及伴随严重合并症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猩红热患者进行发热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1]等。
1.2.2亲情护理:亲情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以病人为中心”出发,通过在住院全程对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上无微不至亲情般的关怀来提高护理效果,主要方法为:
(1)入院介绍:患者入院时,向其介绍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的基本情况,带领患者熟悉病区主要环境,如护士工作室、医生办公室、卫生间、开水房、洗浴室等,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及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便于开展和护理工作。
(2)制定“患者住院评估表”:入院时通过填写“患者住院评估表”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病况出并制定科学的护理要点,在具体护理实际中,结合患者的及护理实际,及时修订护理计划,发现和处理遇到的新问题。
(3)健康宣教: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对患者进行传染病基本知识普及工作,如介绍传染疾病及分类、传染途径、疾病危害、预防方法、及预后等。另一方面,从具体病况出发,组织罹患同一传染病患者进行该疾病的具体的健康宣教工作,宣教方式较为多样,如举办讲座、办展板、影视教育、发放宣传册等,可根据对象及内容适当选择。
以为例,其健康宣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2]:①控制传染源: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疫情,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②切断传播途径:病房保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并定期杀毒、杀菌;患者应尽量在结核病专科医院进行隔离就诊,尽量单人单室;患者应多进行日光浴,在痊愈前尽量减少和避免与他人的接触,不去公共场合;病人日常用具、痰液、呕吐物等也要进行定期杀毒。③易感染人保护:对新生儿、儿童等易感染人接种疫苗,加强的社区宣传工作,帮助人们纠正易导致的错误的生活方式。④定期复查:患者期间要积极配合,出院后要接受医生至少一年的随访,以观察有无复发情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