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飞扬 童心向党
作者:***
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10期
        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是一所福安市直完全寄宿制小学。学校创办于1952年8月,原名为福安县仙岩民族小学,1985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福安县民族实验小学,也是福建省首个民族实验小学。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畲族文化内涵,凝练出“五彩飞扬 童心向党”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五彩校园”,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桂花一年开几次花        一、党建引领,造就“红”温馨校园
        挖掘红文化资源。学校广泛挖掘丰富的红文化资源,让红文化进教材、进课程、进课堂,入脑入心。打造红文化墙,创建独特的红班级文化;开办“红之声”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等,传颂畲族人民勤劳、勇敢、忠贞的优秀品质,传承红基因;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童心向党”“寻访红足迹”“红诗词一诵二会三字”如梦方醒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举办福安市“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暨红领巾巡讲团成立仪式;开展“五彩飞扬 童心向党——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他们的人生“拔节孕穗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当中。
        打造“微关怀”温馨校园。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精准结对”为原则,采用“六真”育人模式:“巧真情”,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建立一生一档信息库;“连真音”,开设家庭联系热线,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系真心”,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关爱网络;“懂真规”,通过常态化教育,培养学生知法守法,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吐真言”,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愿,教师与家长联手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学校鼓励每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孤儿,同时发动非党员教师、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做到对特殊学生帮扶全覆盖,切实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问题。
        二、知识浸润,建设“墨”书香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墨香能致远。学校把阅读与书法教育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丰厚师生素养的关键环节来抓。开齐上足“一大五小”的书法教育训练课,融书法品质与读写技能教育于一体,引导师生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学校把旧校址改造为“畲族乡村文化记忆馆”“畲族文化大观园”,收集并展示有关畲族的各种物件,成为全校师生了解和学习畲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全市师生的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校园建设融入了畲族民俗、服饰、文艺等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畲文化蕴涵的美。同时,在校园中营造“畲汉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畲乡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变“图书馆建在学校里”的理念为“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推倒”图书馆的“墙”,让教室成为阅览室,校园内处处有图书角。开展班际、校际间图书漂流活动,开展读书节、写字节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践行“阅读生活化,书写规范化,学习终生化”的教育理念。开展书香与墨香班级评比活动,打通师生同读共写汉字、共同成长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阅读、书法教育等教学活动,提升阅读和书写教育的实效,鼓励师生走进经典、走进生活,让学生浸润在丰厚的文化氛围中。
        三、同步共享,争创“金”智慧校园
        学校加大硬件建设投入,为各个班级配置智慧黑板,建设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校与福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湖校区实施“远程互动同步课堂”项目,借助城区学校优质资源,为学校教学、教研传经送宝,教师们也积极通过网络平台与优质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分子与细胞        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学校推出智慧黑板、直播互动教学、数字电视点播学习等教学方式;委托福安市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使教师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通过上述举措,学校建成优质、安全、绿、人本的“金”智慧校园,学校被评为福安市素质教育先进校。
梅花阵        四、因地制宜,打造“绿”生态校园
        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
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学校师生坚持“光盘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为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校以绿化、净化、美化为抓手,打造绿、生态、环保校园,充分利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引导学生通过蔬菜栽培、养殖实践、畲医药培育等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这些举措都助力了“双减”政策的落地,打造出以耕读文化为核心的绿生态校园。
        实行双语教学,促进文化交融,增强民族团结。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民族团结平等意识,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在班级中设立畲语角,提倡畲族学生讲畲族语言;充分利用畲族教师、学生资源,让畲族师生教汉族学生说畲语,感受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持续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畲汉一家亲”手拉手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传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畲歌进课堂》校本教材一套(共四册),聘请畲族文化传承人与本校畲族教师一起为学生教唱畲族节气歌、历史歌等,让学生体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鼓励学生搜集畲族的谚语、人物故事、民俗等,编成手抄报,在同学中相互展示、互相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多次获得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的荣誉。
        五、携手护航,构建“蓝”平安校园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保障。学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为寄宿生,每周一上午到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回家。五天全天候在校学习、生活,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学校强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禁毒等教育,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健全人防、物防、技防长效机制。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鼓励教师住校,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学校依托坂中乡14个基层党支部的“平安畲乡”党建联盟为载体,通过队伍联创、組织联建、发展联促等方式,围绕志愿服务、捐赠助学、结对帮扶等内容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构建畲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增强基层平安治理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与公安交警女子护学岗中队、坂中派出所、禁毒大队常态化开展主题为“护航织铁网,蓝盾守校园”治理活动,构建“蓝”平安校园。学校多次获得福安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书签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