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雷锋优秀作文900字
导读:  【活雷锋作文1】
  看着一页页被撕去的日历表,已经过了许久。好一会才缓过神来,我又想起了一个人——雷锋,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面前:他依然一张春天般温暖的笑脸,一身朴素绿军装,一本红的语录紧紧握在心上。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虽然雷锋已经逝去,但像他一样的人,一直没有消失
  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女孩,走路的时候从不看路。要么抬着头看白云悠哉悠哉地飘过,要么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和车辆,摔一跤也是难免的事。
  那天是星期六,我从培训学校里刚出来。背着书包匆匆忙忙的向车站跑去。“嗡嗡”,车子已经开始发动了,我可懒得再等下一班了,撒开腿就向前冲,像一头受了惊的小鹿乱撞,所幸的是没撞到人。可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摔在了地上。我慢慢的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一个没站稳,又来了个“嘴啃泥”,这次,我可没力气站起来了。
  这时,一位阿姨,跑了过来。连忙把我扶了起来,掸了掸我身上的灰,拍了拍我的衣服,拿起一旁的包,对我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以后走路要小心点,别那么快……”我连忙点头,还一边应和着。她看了看手表,好像有什么事要去办。她又看了看我,显然是放心不下。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温柔的问我:“能自己走么?”我点了点头,不作声,可心里并不是这样的:我没摔断腿,没崴伤脚的,当然能走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有些没心没肺)她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嗯,那我走了,小朋友,再见!”说完,还朝我挥了挥手,她中途回了几次头,一直面带微笑,最后,她的身影消失在嘈杂声和人中,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抹不掉的,如春天般的微笑。
  事后,我总觉得忘了些什么。公交车中闷热的空气和周围的噪声把我的思绪搞的乱糟糟的,又一站到了,我被人挤得东倒西歪,被莫名其妙地挤到了最后边。一位大站起身来,说了句:“小妹妹,你坐!”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忘了什么,是一句:“谢谢!”我笑了笑,做了进去,对大说了声:“谢谢。”
  那次,我笑成了一朵花!
  此时,我的耳旁似乎又聆听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那在雨中扶着老大娘,在泥泞中背着小弟弟,挽着小妹妹的伟大身影又浮在眼前,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那种精神一直在人们的心中,他也常常萦绕于我心中。
活雷锋的作文  虽然现在雷锋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头,而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将由我们一代代的传承……
  【活雷锋作文2】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曾经激起了几代人做好事、学雷锋的热情;“螺丝钉精神”也深深地挤进了我们心中。虽然,每年都会组织学习雷锋的活动,但是现在,学习雷锋却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多的人不敢扶摔倒的老人,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假乞丐,越来越多的人救人都怕被反咬一口……但是,在这黑暗的一面下,依然有一丝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来。
  在西安,有一名叫托尼的英国男子,每逢周一、三、五下午6时,都会在西安市五星街的一间简易房内给流浪汉送去几个包子和一碗稀饭。他原是英国皇家海军电子工程师,退役后开
办了三家公司,有自己的一处庄园和两辆跑车。托尼说,2002年的.一天,他突然开始厌倦忙碌的生活,决定卖掉公司、房子和车子,离开英国,周游世界,前往欧洲各国从事志愿者活动。2005年,托尼在西安建立“黄河慈善厨房”。托尼说,“黄河慈善厨房”有两个目标:为想要收到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给希望帮助别人的人提供平台。给流浪汉发包子从每周1天发展到每周3天。“有人说,我不能帮他们,他们在老家有房有车,”托尼说,“我们不去判断谁是真的,谁是假的,现实是毕竟大部分流浪汉是真的,我们可以帮他们,这个事情就有意义。”
  据托尼回忆,7年前他刚到西安,准备短暂停留,然后前往印度继续他的慈善。路边,他遇见一名女流浪者,对方向他要钱,他没给。托尼想请她吃饭,被拒绝。托尼决定帮助这些流浪汉。他买了些包子,准备送给流浪汉。可是一连串疑问打破了他的美好希望。“为什么要给我们包子” “你们有什么目的”……在这一连串疑问背后,托尼发现,流浪汉们对他并不信任。虽然困难重重,但托尼仍决定留在西安,每周用三天间继续这项活动。
  几个月后,流浪汉们渐渐和他熟了,来领包子的人由最初的几人到几十人,更有一些年轻人也加入到发包子的队伍中……弹指间,7年已过。7年内,托尼个人在“黄河慈善厨房”投入70余万元,上千名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都叫托尼为“活雷锋”,尽管他并不知道雷锋是谁。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为托尼的善心所感动。他是一个富豪,他完全可以抛下这些社会底层的流浪汉而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他放弃了那种看似天堂的生活,而来到了西安帮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这样的善心、这样的决定,着实令人感动。正如他所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行了,是谁,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