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10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
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说课稿范文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
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