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徐志摩及其其他作品,品味语言特,并了解“新月派”的三美。
2、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徐志摩所要表达的情感,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感情。
3、能力目标: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习通过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一、字音字形
1.河畔(  )  青荇(  ) 长篙 (  )  漫溯(  ) 斑斓(  )笙箫(  )  满载(  )  登载(    )  悄悄(  )  悄然(  )长篙 (  ) 蒿草(  ) 稿草(  ) 笙xiāo (  ) Xiāo(  )瑟
Xiāo(    )洒斑lán (  )    lán (  )言波lán (    )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文学知识现代诗歌具有的“三美”分别指: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 建筑美,是指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四、课堂探究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而意象或意象的组合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由客观物象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请同学们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将“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中,能将“招摇”改为“轻摇”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节中离别时可以奏笙箫等乐器相娱相送,但诗中为和写“但我不能放歌”而是用“悄悄”代替“离别的笙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类文阅读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执著。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1)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那金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金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
头”“荡漾”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招摇,使用了拟人手法,它不仅能够写出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更好的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流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4)诗人热爱康桥的优美宁静,并深深沉浸其中,不忍心打破这种宁静。用“悄悄”代替“离别的笙箫”,看似不合理,实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依恋。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四、1.piān lù 2.自由、美好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内容总结
(1)《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徐志摩及其其他作品,品味语言特,并了解“新月派”的三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节中离别时可以奏笙箫等乐器相娱相送,但诗中为和写“但我不能放歌”而是用“悄悄”代替“离别的笙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