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 每题3分 共计18分)
1.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B. 略无阙处
C. 左手倚一衡木
D. 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D
【解析】A项 要 同“邀” 邀请
B项 阙 同“缺” 缺口
C项 衡 同“横” 横着的
故选D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关于母亲的文章A. 杜甫 字子美 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圣”之称
B. 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为道家经典之一
C.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卖炭翁》就是他的作品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 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D
【解析】D项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 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 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3.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 也称“笄年” 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 表示成年
B. 《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C.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 奇闻异事
D. 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医家以“杏林中人”自居 后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
的高尚品德和精良医术
【答案】A
【解析】A项 “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错误 应是二十岁行加冠礼 表示成年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 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C. 歼灭(jiān消灭)
B. 馈退(kuì馈败)
【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从读音、字形和字义三个点上判断 A项中“锐不可当”字音错 应读"dāng" ;B项字形错 应为“溃退”所以选C项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核舟”是明代王叔远雕刻的一枚工艺品 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中叶的诗歌305首 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风、雅、颂三类 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社戏 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信天游”的形式特点 两行一节 节内押韵 形式活泼 节奏自由
【答案】B
【解析】B项 “战国中叶”错误 应为“春秋中叶”
6.下列虚词用法和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B. 飞漱其间
C. 其如土石何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C
【解析】A项 “其” 代词 那
B项 “其” 代词 它的
C项 “其” 语气词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D项 “其” 代词 那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15分)
7.(1)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7.(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湮于沙上 湮_______________
②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______
③一日曝书画 曝_______________
④不可改也 改_______________
7.(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②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7.(4)用自己的话概括牧童“拊掌见笑”的原因 概括本文和《河中石兽》给我们的共同启示
A.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B.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C.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答案】C
【解析】(1)“此……也”是固定句式 这句话意思是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B项 “力在角”的意思是 力量用在角上 “尾”是指尾巴 作后面句子的主语 故在“角”“尾”中间断开 排除A、D两项
故选C
【答案】(2)①埋没, ②颠倒 错乱, ③晒, ④改变
【解析】(2)①句意为 石兽埋没在沙上 湮 埋没
②句意为 难道不颠倒(荒唐)吗?颠 颠倒 错乱
③句意为 有一天 他晾晒书画 曝 晒
④句意为 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改 改变
【答案】(3)①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 只知道其中一方面 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②耕地应该去问 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解析】(3)①但 只 臆断 主观判断
②耕 耕地 奴 织 织布 婢 婢女
【答案】(4)①牧童发现画上的常识错误 两牛相斗是尾巴是夹在两腿中间的 画上却画成牛摆动尾巴斗角 ②做事不能凭借主观臆断 要尊重事实 认真、仔细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解析】(4)①根据原文“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 谬矣 ”可知 牧童“拊掌见笑”的原因是 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里的牛的尾巴画错了 两牛相斗是尾巴是夹在两腿中间的 画上却画成牛摆动尾巴斗角
②【甲】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到石兽 因为他经验丰富 知道石兽、流水、沙子等因素对
石兽的影响 并结合【乙】文中牧童看出画中的错误以及“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分析可知 两篇文章共同启示是 做事不能凭借主观臆断 要尊重事实 认真、仔细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15分)
8.(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8.(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
A.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 描绘得生意盎然 恰到好处
B.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作者观赏钱塘湖的方位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
C. 颈联写花草 描绘作者看到的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情景 因此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 仅有没过马蹄那么长 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D. 这首诗即景寓情 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 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
【答案】B
【解析】(1)B项 “前一句点出作者观赏钱塘湖的方位”错误 前一句点出的是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
【答案】(2)示例 这两句诗使用“争”“啄”两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建巢的生动图景 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一个“争”字 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 描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动作
【解析】(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争”字写出初春早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的景象 生动地表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以及初春的蓬勃生机 “啄”字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体现出小燕子的“勤劳” 这两句着意描绘莺莺燕燕的动态 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30分)
9.(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 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鼻子阵阵发酸 想起了从前
9.(2)阅读下面的句子 揣摩母亲的内心活动
①母亲总是说 “我饭量小 够了 ”
②母亲微笑一下说 “阿妈饭量小 吃不下了 ”
9.(3)文章结尾说“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结合全文推测一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9.(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9.(5)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B
【解析】(1)通读文本 根据第③段“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句可知 以下是作者回忆 开始写“想起了从前”的事 故“我鼻子阵阵发酸 想起了从前”应放在【乙】处
故选B
【答案】(2)①母亲宁可自己少吃点 也不要饿到家里的人
②母亲故意剩下半碗面 留给乞丐吃
【解析】(2)①句 结合第③段“待我们都吃完了 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 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 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可知 母亲半碗粥并不够吃 却并不表现出来 只是待“我们”都吃完了 再把残糊盛进碗里 泡上开水吃 由此可以看出 母亲宁可自己少吃点 也不要饿到家里的人
②句 结合第⑩段“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 在走出店门口时 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 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可知 母亲说吃不下了 是故意剩下半碗留给乞丐吃
【答案】(3)①母亲老了 病入膏肓 令“我”伤感
②母亲一心想着家人 却委屈了自己 令“我”心酸
【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 文章以“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开篇 回忆了小时候母亲泡残糊、为乞丐留面等故事 其实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 但却为了让家人吃饱 让流离失所的乞丐能吃上饭 母亲常说自己饭量小 而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母亲 饭量是真的一天比一天小了 由此可以看出 “我”流泪既是因为母亲的年老病重 也是因为母亲一生一心想着家人 却委屈了自己 令“我”心酸
【答案】(4)①慈爱体贴 母亲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 为了家人吃饱 自己却常常吃得很少
②细心周到 “我”给田头劳作的父亲送饭 母亲担心父亲吃不饱 有时会叮嘱“我”别偷吃
③善良敦厚 母女俩吃汤面 母亲故意剩下半碗面给乞丐吃
【解析】(4)解答此题 需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 整体把握中心事件中的人物表现和态度 通过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 母亲饭量其实跟常人没有区别 但当面对父亲“你就吃半碗粥 能行呵?”的疑问 母亲却总说自己饭量小 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的慈爱体贴 母亲为在田间劳作的父亲煮粉干 并叮嘱送饭的“我”
不要在路上偷吃 即使父亲让“我”吃也不要吃 只是怕父亲吃不饱 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的细心周到 “我”在学校晕倒 母亲接“我”回家的路上与“我”同去吃面 当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时 母亲只吃了几口 便以自己饭量小为借口 故意将那半碗面留给了乞丐 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的善良敦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