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
材料
“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们立足县域实际,以“奉贤启智、泗心铸魂”为主题,突出“质量强教”“人才兴教''两大战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作为,多维发力,锻造了一支教育精兵劲旅,有力地推动了—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层级遴选,全县确定了首批百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一名师。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1236”(培养1()()名县级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经验材料300名教学能手,600名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创新作为,精心打造名师升级版。一是心贴心地育“师德”。我们先后开展了“名师心系党,讲台写忠诚''系列专题教育,邀请县委党校讲师分别“开小灶'’为名师上党课,不断深化名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觉悟。二是实打实地淬“师业”。制定了“六个一'’名师培养计划,责成每名名师每周发布一次微博、每月上一节示范课、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教活动、每学期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全学年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全年承担一次教师培训,全方位提升名师实至名归的素养。三是硬碰硬地塑“师表”。制定了《规范全县教职工仪容仪表和日
常行为举止》,要求所有名师必须带头学习好、具体落实好,争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名师标杆。
在抓好名师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31个县级“名师+”研修共同体,积极开展工作。一是青蓝结对带动。组建“一名名师带领一个团队”的培养模式,每个团队由“县级名师一县级骨干-新秀教师'’三级梯队组成,每位名师通过“一月一主题、一人一话题”等方式,从教学、教研、班务等方面开展定期指导,在实践中达到名师和青年教师双培养和双提升。二是成果转换推动。各“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以自己研究成果为活教材,引导教师在课例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创新,形成了自己新颖、实用、独特的教学模式。三是送教送培拉动。“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按计划分别到师资薄弱学校、被邀请的学校、定点培养学校,通过深入课堂、示范讲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面对面、手把手传经送宝。
三年来,“名师+”研修共同体完成省市级课题32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2名名师出版教学专著两部,9个“名师+”研修共同体晋升为市级共同体,荣获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17人、教学能手称号85人。
对名校长的选拔,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标准,以众基础好,工作业绩突出为重点,
优中选优,确定了10名名校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升。一是专家引领,唤醒校长的成长“渴望组织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期待,以赴京参加高级研修、赴省内外名校挂职学习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名校长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综合素养。二是实践锤炼,挖掘校长的成长“潜能:定期开展“校长沙龙,校际互访、专题报告、撰写论文,引导大家自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再把实践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能力。三是开门纳谏,促使校长的成长“反思”。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从政治觉悟、民主决策、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他们看到成绩,也看到自身不足,注重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为了发挥名校长的旗帜引领作用,组建了11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校长加快成长的步伐。一是组织课题研究明方向。名校长立足自身研究方向,组织成员校长开展课题研究,确定《智慧校园构建与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等1()余个重点研究课题,从理论上明确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为校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二是组织研讨交流传经验。名校长组织成员校长到本校现场观摩,让大家现场了解办学理念、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创新思路、领导艺术等;名校长定期到成员学校
诊断问题、分析原因、开出良方,引导大家开阔视野,见贤思齐,提高成员学校校长的综合素养。三是组织现场答辩促应用。为了检验和提升成员校长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实施组织成员校长现场答辩会,并当面点评打分,既肯定优点和长处,又指出问题和不足,促使其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增强成员校长尽责履职的本领。
近年来,4名成员学校校长提拔为名校的校长,10个重点研究课题被市教育局立项,3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受邀到兄弟县市区做经验交流,2023年10月,名校长XXX为XX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作专题报告,省级教学名师XXX为“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做专题报告10余场。
名师、名校长、名校建设三位一体,“血脉”互通,相得益彰。我们毫不动摇地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激活名校负重前行的内驱力。一是唱响班子协作的“名校曲1建立了班子成员包联名校责任制,要求大家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按照责任分工,自觉进入角,不仅演好“独角戏“,更要奏好“交响乐”,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同心同德、齐抓共管的整体效应。二是打好多方发力的“组合拳在组织县域内名校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主动邀请上海和西安两个负有盛名的校长来—传授名校建设经验,组织名校校长到浙江、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017年压缩其他行政经费,为每名名校长奖励5千元,为学校奖励5万
元,鼓励他们珍惜荣誉再创佳绩。三是善用纠错治偏的“清醒剂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的统一,对个别名校安全管理不到位、教学成绩提升不理想、教师遵规守纪不严格的苗头,分别运用个别提醒、组织约谈、通报批评等形式,帮助他们纠错治偏,深化“爱名励志、守名固本、创名建功”的责任意识,充分彰显名校名而有信、名而有为、名而服众的“头雁”效应。
为了发挥名校的品牌影响力,组建了2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采取多种举措,努力实现全县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一是以强帮弱促提升。建立以“上挂名校、下带弱校'’的形式,以“名校+”为基准,以“十校”为主体的工作机制,20个名校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进行全方位培养。二是精准发力齐推进。在课堂教学上联合教研,重点破解教学脱节、题海战术、手段单一等问题,校际之间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给他们提供解决良方;在课程开发上,充分利用名校优势,派团队指导“+校''开发校本课程;三是集贤纳智破难题。针对“双减”“五项管理”“课后延时服务”“新高考综合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20个“名校”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从研讨中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为了提高“三支队伍''全面建设的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发挥“三名+”的资源优势,积极凝聚“三名+”的整体合力,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对“三支队伍”的系统培训。
一是组建培训团队,凸显本土之俊。在组建培训团队人员过程中,注重让本土精英登台“唱主角”,选拔当地名师担任29个学科组组长,成员由县级“三名+”研修共同体成员和省市教学能手担任,组建了280余人培训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能力强、业务精,更重要的是我们知底细人选的准、他们授课针对性强接地气、学员对充满乡情的授课愿意听。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准课程之脉。在实施培训前,培训团队成员通过调研了解学科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培训主题指向、反复研磨授课内容和方法。有的培训组组长,为了把授课的问题选准、围绕问题把课备好、面对学员把疑惑解破,经常拈牲节假日、加班加点磨课研讨。这种对症下药的授课方式,救急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深受学员喜欢。
三是创新研修方式,提升育人之功。在教研教改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每次上完培训课以后,要求参训学员按照培训学习的内容,由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节"微型课''视频,进行业务交流。每个学员都十分重视,不仅自己写教案、还请同行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在本校播放“微型课”视频,组织同类学科教师进行观看。全县先后制作了50()余部优质“微型课”视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平台采用我县优质课例20余部。
四是借物寓意励志,凝练敬业之魂。为了培养教师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志向,我们在做好日常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借用绿植“根深——杆壮--枝繁--叶茂---果丰”生命成长之义,把薄弱学科教师、新任教师、班主任、青年教师、全体教师、名校长、教学名师分别形象命名为“蒲师藤蒲师蕾”“蒲师芯蒲师萃蒲师荟”“蒲师蕊蒲师菁”,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充分发挥“蒲师范”教育交流平台的作用,使教师队伍不断焕发郁郁葱葱、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组织市县级专题培训13项2000人次,组织各类学科培训4()余场,35000人次,其它培训28000人次,促进了“三支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