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工作中,善于捕捉机会是相当必要的,做一位“名捕”,能令我们时时处处都有新的收获,会带给学生们不同的感受。捕捉到学生的优点,能激发他们再接再厉;捕捉到学生的缺点,能引导他们努力改正;捕捉到新的班级动向,能正确引导;捕捉到学生的个人倾向,就能及时指点。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
1、捕捉“鹤立鸡”。学生的智力结构是不均衡的,有许多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只要捕捉这一“商机”,尽可能地让其在语文课或语文活动中发挥其最突出的一面,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就是因为没有捕捉到这一“商机”。
2、捕捉体力量。我们整天所面对着的毕竟不是几个尖子生,而是几十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该怎样激发这一大批学生的潜能呢?我们还是应该善于捕捉体力量,看到绝大部分学生曾经付出的努力,说出温暖的话语,给学生们投去鼓励的眼神,给予学生们信任的微笑,耐心地等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体的优势力量。要知道,这种体的优势力量往往就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善于捕捉家、校的契合点
1、寻求家长的支持。如三年级的学生,自觉性不强,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怎样做,家长基本都知道。学校里抓紧完成作业,阅读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回家阅读,家长们也把好了监督这一关。从第二天的检查情况可见,看的、读的、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这得归功于家长。发现有着这么支持工作的一大批家长,我们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教书了。
2、让家长学会“捕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也要让家长善于捕捉孩子的长处。有很多父母,心里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傻瓜”;别人家的孩子是“栋梁”,自己家的孩子是“庸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这就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3、发挥家长的“强势”。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好多家长都反映一旦有习作,学生就愁眉苦脸,无话可写,因而也就成了家长的作业。侍文涵的《画妈妈》是星期天家长辅导的,其间有家长的功劳。如果把这个家长的经验向其他家长介绍,其他孩子的辅导不是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于是我把班级里其他几个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联系起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带动他人,再让他们的孩子辅导周边的同学。这样,整体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三、善于捕捉文本特点
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根据教材,我们引导着学生识字、明文、懂理、倾诉。善于捕捉教材,是我们教师必备的技能,我们应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劳动,使教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明确学段特点。每一学段的教材,都有其特,我们只有较好地明确学段特点,解读所教教材,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就语文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样的要求对比前一个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明显增添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其特点,有的放矢,安排教学。
2、把握文本内容。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素材,设计简便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上课是否富有多么高的激情,设计教学过程是否新颖别致,而在于当拿到一篇新文章时能否对文本进行准确解读。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具体教学内容,就会发现编排新教材的时候,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在备课中,我们就该积极完成教学和学习这两种方式的转变,努力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备课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四、善于捕捉自然气息
我们经常这样说:语文学科与离不开生活实际。作为现代教师,要善于捕捉自然气息,让语文更加贴近自然。
1、让课堂充满自然气息。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学会“查无字词典”》、《石头书》等非常明确地向我们语文老师强调了到大自然中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适当的自然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实践语文。
石头书
2、在大自然中体验知识。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中提到:“能提出并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多一些生活的体验,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身体去体验生活、获取真知。
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抓住家校的契合点,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善于捕捉文本的特点,让学生亲近自然,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学创新。只有拥有一颗善于捕捉的心灵、一个勤于思索的大脑,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