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学案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隋朝)
    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师:好,×××同学出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
    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
    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教师过渡: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
    1.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
    1.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
    生:(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生:(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教师鼓励和表扬)
    教师总结:阅读第19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
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后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
    一、科举制的诞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隋文帝开始用选拔官吏。
    2.时,正式设置科,按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2)。
    合作探究一:⑴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2.……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通过扩充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结合第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思考:根据20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
    5.根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发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同学分组介绍、表演等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茶艺表演和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同学们,杨迪和沈心同学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导演与演员,今天他们俩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幕历史短剧的.表演,请大家欢迎! (剧本主要表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表演得真精彩!大家猜猜沈心表演的皇帝是�l?------(唐太宗)对,那么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如何呢?-----(“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以后,到了他的曾孙唐玄宗统治时期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
    善于用人
    重视吏治
    发展农业
    戒奢从简
    唐玄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正如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盛世经济的繁荣吧!
    一、农业发展
    提问:1、唐朝时期农耕技术有哪些进步?
    2、猜猜看唐玄宗吃过什么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