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专题节目《主持人大赛》观后感感想精选3篇
《主持人大赛》观后感感想精选篇
    因最近太忙,我们学院的主持人大赛已经结束半个月,我才按键发博。前几天又得知校级主持人大赛即将开始,我将代表我们学院参赛,遂今天抽空抒发一下,对之前的做总结,对之后的给自己打气。
    由于没有实战经验更别提专业训练,起初没打算报名院主持人大赛,不够自信,怎奈,班级没人报,曾参加过校演讲比赛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我,被班长用期待的眼光和言语射杀着,于是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我参加了!哈哈哈...
    从初赛到复赛,我都是在比赛之前的1到2小时准备内容,有些演讲经验,可以拿来滥竽充数,最后直杀入总决赛。此时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油然而生,整体而言,决赛选手水平不高。心有小小失望,失望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失望我们院这方面的人才很稀缺。仅仅靠提前两小时的准备,虽说表现还不错,但竟然均已第一名的成绩晋级,不是我有多强,是竞争力太小,矮子里拔大个而已。这是实力方面,如果这只是失望,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又让我多了些气愤和无奈,甚至是悲哀!
    用3个字概括本次大赛:不专业!
    总决赛在能容纳千人的大学生会活动中心举行,且请了校、院领导及校、院学生会、校语言艺术团的核心干部为评委,在10几个评委中,较为了解主持领域或有过主持经验的评委仅为1、2位,这是不是有些可笑?
    除了上述领导和学生干部,还请了将近1000的学生,因此活动组织者为了保障观赏效果做出了一个不地道的决定:提前告知比赛题目。这个决定下的一点也不艰难,比腾讯的差远了,呵呵。决赛前几个小时,当我听到很可能会提前告知题目,我承认心中起初是窃喜,没那么大的压力了。然而转身一想,这叫什么事啊!这不是表演,是比赛!而且是要考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的主持人大赛!如果题目提前告知了,自己去准备,还比个什么劲?和演讲有什么区别?三个环节,情景主持、突发状况主持、话题讨论,所有的题目全部告知,我TM越来越气愤,于是向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抗议”,“咱们这是比赛,不能这样做,否则没有意义”,还没等她回话,身边的选手已经起而攻我,说什么“失误了怎么办?”“演砸了多难堪!”“万一没反应过来多丢人!”,这时组织者也重重点了头,深表同意,靠!我没有放弃!看情况不妙,好吧,我先退一步,我说“漏题可以,但不要具体告知谁答哪题,让我们准备所有题”这总行了吧?!然而,我又一次淹没在各位的唾沫之中,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每个环节,每人具体答哪题,在正式比赛,不,是正式表演 前的2个小时定下。既然他们
不专业,既然我无力改变,那我只能适应了,因为我还没有拍案而起,愤然退赛的勇气。于是乎,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慌乱的彩排中,我们拖拖拉拉的把自己要上台表演的各个环节的内容编了出来,试演了出来。最后在舞台上,主持人问“你们选哪题?”我们镇定自若的“选”了我们早已准备的题。这场表演在一派掌声中落幕了,在更正一下,他不叫主持人大赛,叫主持人表演晚会。
    在不专业的大赛中,我拿了第一,以及最高人气奖,心里除了起初的兴奋,还有很多不自在。校里的马上要举行了,每个学院推选,希望此次组织者能够专业些,即使我在台上出丑了,我也认!心甘情愿的认!!但。似乎没那么乐观,校里的大型活动会有各学院领导莅临,会更加在意效果,这,听天吧。
    最后,还是要对自己说一声“加油!!!!!”无论结果怎样,只要我付出努力,我都欣然接受!!
    《主持人大赛》观后感感想精选篇
    主持人大赛已经举办了六届了,可以说是中央电视台选拔人才的最高级别的比赛了,纵观这六届以来,从中也会发现中国电视发展的演变,和对主持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而这第六届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所赋予的新的气息。  当然主持人光鲜亮丽的光环还是吸引了6000多的报名参赛者,而能够进入复赛的也多半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传媒工作者,或者具
有高学历的在校大学生,不难看出,主持人对文化修养的要求在逐年递增,而一直强调的主持人亮丽的外形似乎却在减弱。于此同时,有一些参赛选手,从事的是老师、记者等的职业,在比赛的过程中还是从专业的角度上制
    约了其前进的脚步,而另一些以朗诵和娱乐见长的选手似乎也走得较艰难。从比赛的设置可以开出,选综合类的选手往往都比新闻类的选手多,他们认为在综合类的题型当中发挥得余地更大,展示的空间更多,而新闻则更需要良好的新闻视角、知识的储备、分析与整合的能力和新闻感,比如选择新闻类型的28号选手王鹏和18号选手顾国宁,都以新闻见长,并在后来的比赛中表现其实力。  从比赛当中,我还是深刻的体会到两点。“说别人的话和说自己的话”,“说别人的话”其实也就是对稿件的处理和播读能力,从复赛看出,基本功还是制约了很多选手的发展。在拿到稿件的时候,
    如何把别人的话转为自己的话,如何让它融汇贯通消化成自己内在的观点,将其复述于大众并规范标准的播报出来。评委在点评的时候也向选手提问到“近些年,很多主持人越来越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基本功对主持人和播音员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说自己的话",顾名思义也就是主持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对于选手是否走的远,能否展示其个人修养和风格的建立都至关重要,很多选手在播读稿件上可以驾轻就熟或者说是游刃有余,
有的都过于油腻,但是主持人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和自己剖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例如夺得最后冠军的36号选手王宁,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其实,能进入最后总决赛的选手都实力不凡。其中,拿过金话筒奖杯现任广东卫视的主持人28选手王鹏,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18号顾国宁绝对的这次比赛的一匹黑马,其10年的农村的考察经验,
    让他能够在比赛更从容的表现自己,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总决赛的比赛设置首先是直播现场,考察的是选手们的临场反应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个环节当中王宁以及时调动现场观众互动,夺得了高分。而在第二环节中,王宁又从温润、平实和珍惜的角度,把青花瓷、自行车和稻田串联在一起,提炼出对生命、文化的思考,立意深远表意清晰。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28选手王鹏的外语水平的制约,这个老师您在文章也提到了,考察的还是选手的综合能力,我就不多说。  王宁的夺冠,其实还是给我们可供学习的地方。之前我就是在央视三套看过她主持的文化节目,所以对
2022春晚观后感    主持人对文化的要求较高,而王宁又是一位善于思考总结的选手,所以在比赛中表现的从容淡定而又另人深思。而她在比赛中的模拟主持的环节视频,现在也是在网上广为流传。从《地下铁》到一对夫妻的故事,都让我们在匆忙的城市生活当中,放下脚步,仔细思考我们
人生的意义。有时候,我更觉得她不像是在比赛,而是在传承,在表达她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对于大三的我们来说,更应打好自己的基本功,这是一把利器,是主持人和播音员拿在手上武器,然后不断地提升自我,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现场报道、文艺作品演播、主持人的访谈、稿件的播读、英语呀等等等等,最后把“别人的话”说的好,把“自己的话”说的漂亮!
   
    《主持人大赛》观后感感想精选篇
    白居易曾说,“蜗牛角上争何?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从丰子恺先生的《活着本来单纯》里看到就摘抄下来)下午在书中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觉得特别应此时的景此时的心情,今早三看《主持人大赛》,依然觉得收获许多,在这些选手身上,让我看到了看待人事的格局,让我看到了下沉生活的力量,也让我在思考,也许和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处在相似的年级段,如新闻类选手邹韵,只是为什么我们的格局如此大不同?他们为梦想的努力,对自己而言真的就是一种鞭策。
    正常比赛下来,中间环节衔接无缝,无任何广告插入,选手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
轮番进行,感觉主持人、选手、我女神董卿和男神康辉的点评,全程字字句句于我而言都是干货,没有一个字是多余,没有一秒钟是浪费。
    有网友说这简直就是一篇篇高质量的申论,是一篇篇作文的典范,我觉得这于实用而言评价真是贴切。种草这个节目,一直追下去,也会对他们的发言逐一记录再去认真学习。
    上周在家里无意看到这个节目,就随意看了几眼,第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看到了我女神做点评嘉宾,那这个节目我一定会追。说起董卿,可能这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出的主持人、制作人,因为她和她的一些节目承载着我和我父亲、其他家人间很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春晚,所以当知道16年董卿不再主持春晚开始,那种失落是难以用言语去描述的,没有董卿的春晚,于我而言,就没有什么感情彩在里面了。后来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感觉都是治愈我的一些节目,看到她,就感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彩。我真是太爱她,而她自身的成长历程,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希望自己也有一天像她一样,像她呈现我的形象和感觉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好,懂得为自己热爱执着也好……都需要一步一步去努力。
    邹韵 三分钟自我展示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环球新瞭望》,我是邹韵,谐音“走运”。
    十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央视的舞台,参加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那次比赛没能让我
实现同声传译的梦想,却歪打正着地做了一个媒体人,让我很有幸地从一个个采访对象去近距离地观察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形象。(以自己的经历,站在“中国”的格局,Nice)一次采访中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告诉我,平时她在家里和妹妹说一些小秘密的时候,会从英文切换到中文,说到爸妈的时候,怕被他们知道,于是就用爹、娘这样的字眼来替代,这个女孩叫快乐罗杰斯,是金融大亨吉姆罗杰斯的女儿,而在全球像她这样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超过一个亿了。我还采访过一个叫麦杰飞的美国小伙儿,不喝咖啡却爱上了中国茶,于是大老远从西雅图跑到了云南,上茶山,下茶海,泡茶馆,会茶师,在茶叶堆里的摸爬滚打,不
    光让他说出了一口带有昆明口音的普通话更是深深地爱上了对于外国人来说颇为陌生的普洱茶。表面上看他们的故事只是关于中国话、中国茶,但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对世界的融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现象能够看到背后的本质,很自然地切入到中国和世界的角度,Nice)我曾经有过这样将近四年的驻外报道经历,在一些重大的发布会现场,我经常可以得到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的走运或者是我穿得鲜艳,直到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份额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再点到国际视野,Nice),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这个融合的过程,
    也让很多来自不同国度有着完全不同经历的人却形成了一个跟中国有关的梦想轨迹。就像快乐罗杰斯的梦想是将来到中国当一名演员,罗杰飞的梦想是让更多人的手中捧着一杯茶,而我的梦想是向国际观众呈现一个平衡客观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记者、一个主持人应该做到的)。我小小的梦想很走运地在中国和国际的语境中不断成长,彼此护航。还有哪些人哪些事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让人记忆难忘呢?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环球瞭望。
    邹韵 90秒即兴发挥
    (素材:76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盛总在身上挂一块“勿需让座”的灯牌)
    邹韵:(事实讲述)他对于年轻人的这种关照和疼爱真的很让人动容,但是在我看来,能够让这个民族经历5千年风霜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大智慧的高贵的复杂的精神,而这其中尊老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事件有自己的态度,能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讲,Nice)。刘增盛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座这是一种情分,而我们这些晚辈给像刘增盛这样的老人去让座,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是一种本分,(“情分”和“本分”用得很赞呐)也正是这种情分和本分的相互交融让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而更重要的他身上的那个红红的灯点亮了我们对老人更多关注的一种提示。也正是老人对我们的心疼和关照点亮了我们对于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有着更好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