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宗师朱屺瞻:落笔有时要邋遢三分!
水清无鱼,笔整无画。落笔有时要邋遢三分,姿态转妙。落笔时最忌拘谨。一须不见有笔,二须浑忘有法,然后才能自在自如。
——朱屺瞻
今天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朱屺瞻逝世20周年纪念日
朱屺瞻
以高寿高艺享誉画坛屏幕的朱屺瞻,在写意花鸟画和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经营上,以观照对象的独特视角和调遣笔墨的深厚功底,铸就了内质一如黄钟大吕般的艺术肌体,气势、韵味、 情态、神采,是那么浑然天成,荡人心腑!
朱增钧(屺瞻)八岁时丧母。父为他聘秀才童颂禺为塾师,在新镇老宅家塾馆修竹吾庐内读书。童塾师多才艺,每于馆课之暇,画兰竹以挥洒自娱;朱增钧耳濡目染,逐自习作画。
一百周年的画一年级朱增钧与其母感情独深,每当思念,啼泣不止。童塾师为之黯然,抚其头顶口诵《诗经·魏风》云:“涉彼屺兮,瞻望母兮!”于是为他更名“屺瞻”。之后,于家塾苦心读书,学画不辍。
十四岁时,朱屺瞻得舅父支持,入宝山县学堂读书。其间常作画给上海《时报》投稿。十七岁时,考入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亲得校监即校长、著名国学家唐文治的教益。其间,先生于学习课程之处,仍不断自习作画。唐大师谆谆告诫:“习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忌浮滑。”为日后显示用命于画坛念念不忘旨要。
1912年,20岁的朱屺瞻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同学有徐悲鸿、 王济远等人,习木炭临摹,作静物写生,画艺大进。一年后,先生受聘任该校教师,作国画以兰竹花鸟为主,兼作山水,亦习书法,临魏碑及米南宫之行书。
1917年初夏,他辞去上海国画美术学院职务,赴日本进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画,并开始接触欧美梵高、塞尚、马蒂斯等后期印象派作品,使之耳目一新,终身不能忘怀。数月后,家中电告继母病重,才不得以匆匆归国。翌年冬,先生以油画《风景》一幅入选苏州美术画赛会,并公开展出。
1929年他的国画作品《春寒》等和油画作品《劳苦》、《静物》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1936年与徐悲鸿、汪亚尘等创办“默社画会”。1937年再次赴日考察美术教育两个月。同年国画作品《竹石图》和油画作品《菊花》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为使国宝不流失国外,筹集钱款购买收藏了石涛名作《万点恶墨图卷》、《八大山人书画册》等,1949年后交国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