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鑫座位号:12
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
在能人志士不断的想方设法救亡图存,却又不断地失败中,最终,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近代中国。那么,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到底有何必然性呢?
历史的选择其一,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面对落后的实际,变法,无论大变还是小变,成了中国人的主旋律。当时,中国可参考的模式只有欧美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志士仁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资本主义同样面临着许多弊病,因此中国不仅要克服传统中的顽疾,还要超越资本主义。只有完成“双重超越”,才能赶上世界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不透彻。尽管其尚未在
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领域它又描绘了一个“大同世界”。这个“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儿,也使得它较其它资产阶级式的救国模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这一个命题基本上已被学界认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文化则是浑然一体的。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受到了内在的挑战。反思的结果就是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转变,克尔凯克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历史的规律,沟通了主客之间的鸿沟,真正凸现了人的主体意义,为人的自我实现到了科学的道路。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中的“知行合一”极其类似,而其现实性(表现为合科学性和规律性)和中国的“重现世”的思维模式则不谋而合。所以,在极其紧迫的年代里,中国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就历史发展境遇而言,俄国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特征,虽然俄国搭上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末班车。
一战期间,俄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俄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从而给正在寻“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在“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人,便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儿。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救国思潮可谓风云际会,各领风骚。然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和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俄国人的胜利让中国人感到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尽管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带有工具的彩,仅仅是各种救国方案中一个而已。
其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改良运动与农民起义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二十几年,其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没有改变。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与矛盾。因此,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的结果是必然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毕竟是马克思等人转为西方国家创建的,其针对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中的弊端,因此必须对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就在于这种彻底的革命学说的根本特性就是实践性,它是为被压迫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而创立的,符合“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当时特定社会主题的需要。近代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中国的不同阶级曾提出过不同的理论和进行过不同的实践,如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但面对异常强大的反动势力,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说: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摊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存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说: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
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一种理论,如果不需要发展,不可能发展,或者不允许发展,那它就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迷信,是宗教教义和信条。马克思主义不是关在书斋里的学问,它必须融入广大的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
在一个半殖民统治半封建社会的广大国度里如何进行革命并最终夺取政权,这是一个经典作家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同样,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它有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并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保持,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而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