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第7课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
3.知道中外历史上商贸活动的不同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认识不同环境下商贸活动的异同点。
4.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
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
学习难点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新
播放《乔家大院》视频导入。
板块二 自主学习 互学探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根据教书第35-37页梳理“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并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2.问题探究: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材料一 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也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等。但新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商贸活动有何明显特征?
(1)有利条件:尼罗河航运的便利。(2)特征: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材料二 宋初,全国设置榷货务管理机构6个,山场13个。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国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制之茶除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客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至嘉祐(公元1056—
1063年)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情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宋朝茶叶管理政策经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变化:从专卖制度转变为通商法。(2)原因:①专卖制度下政府垄断茶叶贸易,与民争利,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挫伤茶农的积极性;③管理不善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思考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宋朝茶叶管理政策改革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1)激发了园户生产茶叶的积极性,有利于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2)提高了茶叶管理的行政效能;(3)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4)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材料三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买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谢肇荆《五杂俎》
思考4: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1)地理位置不同;(2)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3)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思考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趋势。
(1)阶段特征:
兴起——商周时期 初步发展——春秋战国 艰难发展——秦汉时期
蓬勃发展——隋唐至两宋 内盛外衰——元明清
(2)发展趋势
思考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的特征。
(1)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出现,商业贸易在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
(2)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口城市的兴盛。
(3)政府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早期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
(4)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5)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根据教书第38-39页梳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并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2.问题探究:
材料一
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措施实行的目的,分析纸币最早出现在宋朝的原因。
(1)趋势:①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②从多样性到统一性;③从笨重到轻便;④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
(2)目的:①巩固国家统一;②加强中央集权;③促进经济发展。
历史的选择 (3)原因:①宋朝商业发达,是基础;②铜钱、铁钱笨重,携带贸易不便;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纸币铸造提供了条件;④国外势力的威胁推动了纸币的产生。
材料二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趋势:白银货币化。(2)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铜钱笨重携带使用不便;③政府赋役改革的推动。
材料三
思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契约所起的作用。
作用:(1)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利益;(2)规范商业活动,保证商业活动有序进行;(3)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4)维护社会秩序。
思考4:概述古代社会货币、契约的发展。
(1)货币的发展
①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朝以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后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金、银、铜、铁等人工铸币出现。
②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古代货币形状多样,后来伴随强大国家的出现,货币样式走向统一,中国以秦半两钱作为范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