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项训练史学理论题
1.(2017·浙江诸暨期末)2015年在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距今3 000年以上的煤块、煤渣和煤灰,此外还发现了反映铸铜活动的遗物。这次发现将煤的使用历史至少上推千年。由此可见( )
A.史实不具备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
B.考古学唯一的使命是证明史实是否正确
历史的选择D.考古发现会推动人类对历史的已知认识
解析:D 史实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故A项错误;考古学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史实的正确,更重要的使命是重建古史,故B项错误;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途径之一,不是必要条件,故C项错误;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对古代历史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故D项正确。
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
A.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
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规律可寻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解析:D 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历史应从现实出发,故A项错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有规律可循的,故B项错误;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从“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如果……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历史认识应与当时的时代相符,故D项正确。
3.(2017·浙江台州期末)2016年5月2日,台州黄岩发现南宋古墓,墓主赵伯澐系赵匡胤七世孙。此古墓是浙江省第一个完整发掘的南宋古墓,目前共清理出各类文物66件,为研究宋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由此可见( )
A.考古工作仅限于寻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
B.证明史实是考古学家的任务,不是史学家的事
C.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解析:C 考古工作不仅限于寻证据,还在于发现新的历史,故A项错误;史实的论证既需要考古学家的工作也需要历史学家的工作,故B项错误;考古既证实历史也对历史进行延伸,故C项正确;历史记载大部分需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但是也有一部分无法经过考古证实,故D项错误。
4.(2017·浙江绍兴适应性试题)刘知己提出史学家要“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这一论述的核心内涵是( )
A.道德评判是史学的主要任务
B.实事求是是历史书写的原则
C.历史著作要有利于政治统治
D.史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解析:B 材料“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意思是史学家要正直而敢书善恶,使“骄主贼臣”害怕,这反映了刘知己认为史学家要实事求是,故选B。
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
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解析:D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判断能力。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李白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历史,但文学作品,作为史料应用时还需进一步加以考证,故D项说法正确。
A、B两项说法较为主观,C项以诗证史并不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故均排除。
6.《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解析:D 《史记》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雕刻的场景都反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二者的主题是一致的,故选D 项。《史记》记载相对比较详细,而汉画像石只是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瞬间,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形式记载,而汉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描述,B项错误;《史记》只是单纯描写荆轲刺秦王的史实,不带有任何感情彩,而汉画像石则生动地表现出了荆轲的义勇精神,故C项错误。
7.(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孕),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这说明( )
A.《史记》的记载客观无误,较为可信
B.只有通过现代DNA技术才能确认秦始皇身世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大胆的怀疑更需要小心的求证
解析:D 《史记》的记载客观无误,较为可信与材料“《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不符,故A项错误;只有通过现代DNA技术才能确认秦始皇身世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历史记载存在纯粹客观性,故C项错误;《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说明太史公对秦始皇的身世是有怀疑的,所以为了慎重,太史公对秦始皇的身世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记载,故D项正确。
8.(2017·浙江湖州期末)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
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
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C.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解析:D 历史因时代久远而变得扑朔迷离,忽视了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考古的价值而不是历史学家的修正,故B项错误;越靠近历史的文献就越接近历史,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的著作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记载不同,但史学要以考古为首要依据,故D项正确。
9.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撰写《历史》时,公开声称:“我的职责是把我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但我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可见,希罗多德认为( )
A.历史的研究从来没有止境
B.撰写历史要尊重客观事实
C.史料占有是研究史学关键
D.二手史料没有参考价值
解析:B 材料中希罗多德认为他的职责是“把我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广泛搜集史料,但同时他认为“我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可见希罗多德认为撰写历史要尊重客观事实,由此表明他在使用史料时,保持着清醒与怀疑的批判态度,并非毫无批判地相信目击者所告诉的任何事情,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作者还强调必须对史料辨别真伪,故C项错误;“把我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即是二手史料,二手史料没有参考价值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0.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史实的不确定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解析:D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史实的不确定性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历史评价指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而不是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故C项错误;据材料“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
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可以得出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故D项正确。
11.有史学家说:“对我来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总是诗歌;在我看来,历史是一系列最美丽和最艺术性的事物”,“在研究的过程中,每个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他的研究课题,并且根据自己的思路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不同学者历史研究获得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B.不同学者的主观经验影响其对历史的认识
C.历史研究方法与文学艺术的研究方法一致
D.各学者进行历史研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解析:C 据材料“对我来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己的思路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判断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学者强调的是不同学者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的不同,并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的研究方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2.(2017·浙江杭州期末)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下列对材料中章太炎治史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
A.民间故事传说毫无可取之处
B.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C.注重运用近古学的方法
D.不拘泥于对文献史料的研究
解析:A 据材料“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说明章太炎认为民间故事传说也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无过也”说明章太炎治史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说明章太炎治史注重运用近古学的方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章太炎不仅
注重文献史料的研究,而且还注意运用民间故事、近古学成果等多重证据研究历史,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解析:D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意思是说应该以史为鉴,但也不能照搬历史经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
14.《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解析:D 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户帖》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且符合朱元璋农民出身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
15.从20世纪初开始,勾践成为国民党宣传中的常见形象。国民党教育部批准的《市民千字课》一书强调勾践遭受的耻辱以及克己、耐心的性格,两年内该书发行超过三百万册。儿童文学、戏剧剧本、海报标语、商业广告也引介勾践。30年代后期,多忽视他所受的屈辱,而强调吴越战争和勾践为复国做的努力。对于勾践这一人物的宣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勾践的故事能引起民众感怀世事,故得到政府支持、民众欢迎
B.勾践在不同阶段受欢迎都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
C.宣传勾践克己、耐心的性格是为了号召民众积极抗击外来侵略
D.对勾践的宣传,不同时代有不同强调,受社会环境影响明显
解析:C 20世纪初,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尚未做好反侵略的准备,所以倾向于宣传克己、忍耐,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国民党教育部批准的《市民千字课》一书强调勾践遭受的耻辱以及克己、耐心的性格,可以看出政府支持,两年内该书发行超过三百万册,可以看出民众也是欢迎的,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初到30年代后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日本入侵,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选择勾践做宣传,是因为他是一个忍辱负重,坚持复国的人物,与时局相关;30年代后期强调勾践为复国做的努力是因为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开始积极抗日,与之前宣传克己、忍耐不同,显示对勾践的评价有时代特点,故B、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著名的宋史专家邓小南教授经常会提醒学生在面对学界的新观点时,要思考:新研究为什么会得出新的认识,是因为有新材料,还是因为有新的思考视角。近年来,我国历史研究开始了“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眼光向下”指历史研究中以普通民众为对象、以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以下关于“眼光向下”这一视角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弥补了书面文献多限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缺陷
B.利于摆脱精英主义的思维窠臼
C.打破了过去“一元”“单向”的研究模式
D.流于关注细微琐事,没有深刻意义
解析:D “眼光向下”是指历史研究的视角关注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不是拘泥于细微琐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眼光向下”可以弥补书面文献关注重大事件,关注精英体的缺陷,从而提供新的研究模式,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史学原论》一书中指出:史料几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痕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对文字史料作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小的是( )
A.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B.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解析:A “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说明史料在记录过程中包含着作者主观的想法,其中原因、后果、评价都属于这种情况,而事件发生的地点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故选A。
18.(2017·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称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日久自然见真知
B.思想观点复杂多变,愈争辩则愈明朗
C.文献记载掺杂主观,史料考证极重要
D.过去与现在相纠缠,历史解释显立场
解析:D 朱熹的学说,之所以成为官学,是因为它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故A项错误;朱熹理学成为官学,与其本身真伪无必然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朱熹理学奉为官学,是经严密考证的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朱熹生前“官方称为‘伪学’”,朱熹死后“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先后矛盾,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官方的政治立场变化,故D项正确。
19.(2017·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备受瞩目的信阳城阳城址18号战国楚墓发掘取得新进展,内棺中一把古剑被小心翼翼地拔开后立刻显出凛凛寒光,跨越2 000多年仍然锃亮无比,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关过去时代的知识,必须借由实物证据才能构建
B.随着考古深入,有关该时代的认识今后一定更准确
C.若想了解该时代,应依循直接观察的方式加以验证
D.有关证据的关键之处,是证据必须被加以恰当阐释
解析:D 除实物证据外,历史文献等也可构建新史实,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考古可能是验证过去的一些认识,也可能由于错误释读得出错误结论,故B项错误;墓葬只能反映该时期的一部分信息,直接观察也并不能得出全部信息,故C项错误;考古证据,最终还需要历史学家给出恰当的合理的解释,才能更接近真实,故D项正确。
20.(2017·浙江衢州期末)对于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社会各界争论已几十年。主张发掘者认为,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还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反对者认为,“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的开掘成为破坏”。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历史文献需要考古证实其真实性②考古发现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③文物发掘应以保护为前提④只有技术上成熟才能对文物开掘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D 考古可以对历史文献的真实性进行证明,但不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需要考古的证明,故①错误;考古首先要考虑其对文物的保护,而不是一味追求其经济利益,故②③正确;无论技术成熟与否,如果不以保护为目的,则不能进行开掘,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