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曾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引进西方政治观念
C.塑造国民意识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这一学派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思想家 | 主张 |
黄宗羲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王夫之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A.提倡个性自由 B.倡导“兼爱”“非攻”
C.批判君主专制 D.主张“工商皆本”
4.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 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
5.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 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6.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出,知识青年( )
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 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
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
7.《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这表明,周公( )
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 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
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 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
8.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 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这一论述( )
A.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 B.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10.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论语》记载“君子和而不同”。在新中国的外交中,践行这一思想的成就是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提出“一国两制”创举
C.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1.“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
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
A.推动儒学世俗化 B.突出思辨彩 C.使儒学成为主流 D.提倡个性自由
12.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
A.守正创新 B.因时而动 C.天人感应 D.兼收并蓄
13.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概念及其哲学、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进行整理。整理古代学术的目的是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变成现在人人理解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 )
A.对待外来文化应取其精华 B.思想界的排外意识较浓厚
C.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D.新文化运动要保持灵活性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历史的选择 )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
15.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 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
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1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两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华夏族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 B.奠定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C.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理论思维 D.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也说过,“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是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定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摘编自韦绍波《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大卫•格兰多预测今后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比重将越来越少,到2050年,被广泛运用的语言将分别为中文、印度-乌尔度语以及阿拉伯语。中文正在跃升为全球性的语言,可见“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创办非常有必要。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由教育部直属的事业单位国家汉办与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是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官方汉语推广部门。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
增进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摘编自张倩《论孔子学院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阶段在海外兴建“孔子学院”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都把周边国家的位置标得模糊不清,中国的区域画得颇大,而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天下之文化或文明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告别了自我封闭而成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