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观后感
近期,我读了《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一书。这本书,是党史研究专家萧冬连先生的代表作。将1949年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分为5个阶段,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公正优良的史笔,以5次路径选择为线索,梳理了当代中国史的基本脉络,为读者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历史图景。合上书本,眺望远方,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思考,感悟颇深。
一、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我们要摒弃“理性自负”,避免脱离人民、仅靠理想设计改革方案和管理政策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重申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常说历史的选择,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民的选择。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有一条,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首来时路,人民众筑成红军时期的“铜墙铁壁”,汇成抗日战争中的“汪洋大海”,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渡江
战役的胜利,干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主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创造了新时代的新辉煌。写过一个著名文件《工作方法六十条》,在第36条里他说:“在我们的干部中,大概还有不少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由此,我得到启示:任何时候都应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谨慎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改革方案或管理政策。我们无论是设计改革方案,还是拟订管理政策,要始终把准一个方向,那就是坚持党的众路线;要始终瞄准一个目标,那就是着眼和着力于解决教育、医疗、生态等人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始终不忘一个前提,那就是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事先屏蔽思维上的固有路径依赖,深入一线摸清情况,深入基层寻经验,深入众收集建议。
二、历史的错误是客观的必然,我们要无惧失误错误,辩证看待改革创新中可能发生的挫折损失
在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我体会特别深的是,全会《决议》直面史错误,并作出深刻反思。历史的错误,是当时客观条件的必然,当今的我们,不应该以现如今的条件去妄议和批评当年的错误。我认为,应该反思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为什么会犯错?也就是做一件事的出发点和初衷;二是应该怎么办?也就是辩证的看待。
全会《决议》指出“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我阅读此书,有些观点感觉很认可,很有启迪。为什么会有“”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心中理想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后来,又为什么会有文化大革命?把过去针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资产阶级的传统阶级斗争对象转换为针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这可能是较早地看到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共产党将来不走向和人民对立,社会主义将来可能要出现特殊权力阶层和利益集团。说到底,领导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的理论、开展的实践,初衷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脱离众。那么,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历史的错误,我觉得,要善于从总结错误的经验教训中,到继续前行的有利因素和动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留下了诸如“红旗渠”等工程遗产,1970年代以后乡镇社队企业在夹缝中成长,某种意义上成就了改革开放的市场化转型,同时,那个年代的人们,弘扬了共产党
员的奋斗和奉献精神,这是现如今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
由此,我得到启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党员干部,不应该因此有明哲保身的思想,走向“怕困难、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无为之谷”。在改革创新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对干部的失误合理“容错”,以增强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勇气,避免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
三、历史的方位是时代的展望,我们要满怀信心决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立足岗位职责,考出好成绩
历史的选择回顾中国革命,党有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党确定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是在党的二大上。这是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的理论以及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二大宣言说: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同时又确认,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之间的位差,党可以根据国情、社情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在现实
纲领基础上的出选择。
时至今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党章》明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依然是最高纲领。同时明确: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的现实纲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工作要始终秉持三个方面:一是坚定崇高理想。始终不忘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始终不忘当前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要坚信,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坚守全局观念。无论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优化事业编制资源配置,要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主要矛盾。这是确定改革管理政策导向的根本和基础。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当前的改革管理,要处理好改革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前瞻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关系,解决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