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规定,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从三个主要领域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根据2019年《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新增了“考察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历史备考在挖掘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和人格。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对原有的四个子目录“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教学的三个子目录,即一、城市化进程之速度——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二、城市化进程之温度——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三、城市化进程之限度——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使本课的线索更清晰。同时设计两个学生任务:调查访问和描绘家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调查,调动学生为优化城市建设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和谐绿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教师补充“城市化问题的解决”这个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示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内容体系,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普通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以时序发展为轴,前后叙述了人类的居住形式和环境的演变,第11课反映近代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后集中出现的城市化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变化。本课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子目,分别是“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来经济迅速腾飞,人、财、物不断积聚的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成为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城市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出现了无法避免的城市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一历史“工业革命”、高一地理课“城镇化”、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中“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对城镇化概念,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学科思维,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史料研习、时空定位能力有所提升,具有一定的史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但由于我校学生是艺术生为主的现状,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真正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时间轴梳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历程,落实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城市化演进的特点及原因,掌握城市化发展态势。
2、结合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发展的史料,理解城市化的推进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以及应对等。通过分析归纳、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现状,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正确理解城市化的进步意义及存在问题,理性分析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二)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成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图表资料  音视频资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史料研习、课堂讨论、教材阅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板书设计
                                  速度——城市化之演进
工业化            城市化          温度——居住条件、基础设施
              限度——存在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编制导学案,提出学习任务和目标
查相关历史资料,完成学案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导入
大屏幕展示银川火车站、北塔公园、新华街和光明广场体育馆不同时代两组照片的对比。
【设问】同学们认识是哪儿吗?
通过这组图片的变迁,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概念解释城市化
带着问题思考,引出城市化进程的概念,进入新课学习。
从同学们熟悉的家乡地点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把学生带入预设情景中,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讲授环节做好铺垫。
一、城市化进程之速度——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1-62内容,根据时空定位图示,梳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历程。
阅读教材内容,根据PPT时间轴梳理知识要点。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教材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时空观念素养。
<一>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1、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问题:观察材料1、2两幅历史图片资料,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原因:
环节1:以曼彻斯特为例,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型城市诞生,直观说明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城市化。
环节2展示三段文字材料,呈现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城市化进程的成就。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思考除了工业革命的催生作用,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思考、学习如何读懂折线图
特点:阶段性明显,工业革命之前较慢,此后迅速发展
原因:
圈地运动的推行;
工业革命的开展;
经济结构的变动;
生活观念的改变;
城市生活的吸引。
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折线图。
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强化学生对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及特点:
1、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近代主要开埠城市
材料二:1915年中国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
材料三: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节选)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
材料1: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2: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3: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
带着问题阅读史料,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特点:
(1)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2)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
(3)空间布局不均衡
(4)起步晚于西方国家;
(5)传播西方思想、价值观念。
原因:
(1)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3)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通商口岸的开放。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
历史的选择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现代中国的城市化:
播放视频资料。
【设问】看完视频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中国速度
【设问】图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BC、CD三个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及原因。
通过视频感受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之快。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三个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及原因。
视频资料,条形数据资料的变动,跳跃更直观的感受现代中国城市化的速度。
分组探究,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现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走出一条中国特的城镇化道路使学生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