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爱国主义
导言:公元2010年9月7日上午,中国一渔船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卫厅一巡逻船相撞,日本当局随即非法扣押我国船员18天。此消息一出立刻在两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部分中国青年在网上发布了不少极端言论,很多地方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活动,排日情绪一度十分高涨。很快,这种不良情绪就弥漫在校园中,很多同学,舍友纷纷表示绝对不会选择日本作为留学深造的地方,甚至在平时谈话中一提到日本就会满腔怒火。其实类似这样的盲目排外在我国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远至清末义和团 “拆铁道,拔线杆 ,紧急毁坏大轮船”的仇外心理,近至抵制家乐福,抵制菲佣等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中华民族的劣根性被一览无遗。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存在病态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俗称“愤青”)在网上发表了极端的爱国主义言论,宣扬所谓的民族主义。这一现象十分值得我们予以关注,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代中国“愤青”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本人对于如何处理当代中国青年病态民族主义思想的看法。
一、当代中国青年病态民族主义思想存在的表现及特征。
近年以来,尤其是网络普及发展之后,无论是在各高校的BBS论坛上还是在各大网站的贴吧里,我们总能看到不少青年发表的反日仇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言辞激烈,鼓动的意味十足。其中的佼佼者无非就是前段时间在北大BBS论坛发表的一篇反日文章,据悉该文章曾在北大BBS论坛里引起轰动,在短时间内被不少网友张载,而目前该文章已被封杀。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自称是一名从小在东北长大的青年,对于日本的印象一直不错,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一名讲着流利中文的日本青年,该日本青年向他描绘了他心目中日本的雄心,即吞并中国,称霸世界等,后来作者因此彻底改变了对日本的印象,成为了忠实的“反日斗士”。不少网友看了该文章后,纷纷呼吁爱国青年转载,一时间该文章成为网络热点。且不说该文章的真实性及作者发表的意图,光从网友们的响应程度就可以看出我们相当一部分青年所认为的爱国主义思想其实已经偏离了其健康发展的轨道。当代中国青年的病态民族主义思想存在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 反日仇美情绪高涨;
反日仇美情绪近年来在中国可谓是有升无减,对于日本,许多当代的中国青年都认为中国政府应在外交上对日采取强硬政策,不能心慈手软。另外,许多当代青年还在网上发布了不
少仇视日本的文章和帖子,关于这点,本文的前一部分已有所提及。在日本官员参拜,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中日南海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慰安妇赔偿等事件上,中国部分青年动不动就采取游行示威等途径予以表示抗议,2003年4月的一场反日游行最终演变为“打砸抢烧”,可以说中国青年滥用爱国主义,滥用民族主义酿成的恶果。
至于美国,当代中国青年一方面主张要向其学习,另一方面却一直将美国看作是中国的假想敌,一直认为美国是战争之源,等着看美国在世界各地遭遇失败的笑话。不仅如此,许多中国青年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借口对西欧的许多发达国家也存在着敌视的情绪,抵制家乐福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当代许多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认为中国已经强大到了可以与美国称霸的地步,存在这一定的过分乐观及炫耀情绪,盲目排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水涨船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日渐增强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此有些青年却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借口,宣扬中国的强大,给他人以一种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点,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强硬政策,而且他们瞧不起第三世界国家,做出的很多言论都伤
害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感情。曾经一名香港籍的年轻作家就曾在文章中形容菲律宾是一个佣人之国,引起了菲律宾方面的严重不满和强烈交涉。在中国是否建航母的问题上这些青年也是极力赞成的,而原因竟是比我们弱的泰国,西班牙都拥有航母。这样的思维不仅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世界形象,而且也不利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相处。
另外,中国当代青年的病态民族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特征:
1. 对民族主义存在认识偏差,过分强调极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内涵丰富的范畴,很难给出确切的解释。马克思在看待民族主义问题时曾说过:“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并非批判民族主义,其批判的是具有狭隘彩的民族主义。而遗憾的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病态民族主义就是具有狭隘彩的民族主义,他们的民族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附体、民族忧患为己任,对外强调武力攻防,文化优越和盲目自大,完全扭曲了爱国主义应有的内涵,对青年的毒害很大,对中国未来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民族主义思想不够成熟,具有武断性的彩;
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病态民族主义思想存在这一个重要的特征,从网上流传的中国当代青年发表的所谓爱国主义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文章大多是青年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明显的缺乏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分析。就拿上面提到的那篇反日文章来说吧,作者根本不分青红皂白,把那个日本青年的一家之言看作是日本国内的共同心声,做法相当的片面可笑,而之所以能被如此多的人接受,我想无非就是当代中国青年判断力的集体下降所致。
二、当代中国青年病态民族主义思想存在的原因。
1.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勤劳勇敢,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性格优点不胜枚举,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也同时存在其劣根性即三种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分别是民族自我中心倾向,家族自我中心倾向及家长自我中心倾向。其中,民族自我中心倾向尤其容易引发病态民族主义。民族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地理中心、文化中心和权力中心三方面: 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 故称“ 中国” , 认为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 , 文化最发达, 故有“ 华夷之辨” , 认为中国是万邦之首、天朝大国、四方来朝。这种民族自我中心倾向滋生出妄自尊大和自欺欺人的心理倾向。妄自尊大表现为追求国粹和盲目排外( 自欺欺人心
理的典型是“ 集体阿Q心理” 。此外,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中华文化属于大河文化,自古地大物博,依靠农耕文明自给自足,与外界联系的需要不大,对外界世界既缺乏了解又不想了解,由此滋生出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思想也是不足为奇。而这些民族性格的弱点在历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均未被彻底革除,一直残余至今日,成为病态民族主义成长的沃土。
中国青年说 2.历史上特定时期民族主义的延续;
中国民族主义的萌发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当时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唤醒了中国的有志之士,国家主权沦丧,领土被迫割让的事实让这些人颇为痛心,于是一场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在中华大地拉开帷幕,中华民族真正的成为一个整体对抗外族的入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像辛亥革命所提倡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小民族主义,但总体上而言这一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反抗外族为主题的民族主义。
到了一战期间,以美国、日本为典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二十一条”的签署,巴黎和会的失败再次刺激了国人的神经,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文化运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全盘否定,全盘吸收的极端思想,而这种“左”
倾的思想也一直在今天中国青年的头脑中有所残余,当代中国青年病态民族主义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文化运动中激进彩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实施封锁政策,后来美苏争霸,不自觉中将刚刚获得独立的中国推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增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实力, 凸显其重要地位, 处处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这严重地违背了新中国倡导的民族自决、国家平等原则, 为抵制苏联的这种行为, 以民族自决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思潮再次在稚嫩的新中国勃兴, 掀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中苏论战及争取民族自决的国际民族主义运动。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思想再次被强化,后来由于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泛滥,极端思想也随之植入人民的心中。试问,从今天这些怀有病态民族主义思想的中国青年的所作所为里,我们难道看不到那些极端狂热,造反有理的的影子吗?
综上所述,当今中国青年的病态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3.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吸收外来资金,同时内部也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综合国力也大为提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心态十分复杂,因而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有时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这种外部环境的变迁使得中国人极为不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及民族旧伤,推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快速地发展。1996 年,《中国可以说不》的流行,标志着90 年代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情绪升温,张闳教授评价道:“尽管《中国可以说不》是一本刻意制造出来的粗糙之作,但它确实是合时宜的。‘说不’,是表达愤怒的通行手段。国家可以‘说不’,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说不’行为以合法性,而且,有可能将‘说不’行为上升到民族国家大义的高度来予以肯定。这对于怀有病态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撑” 在90 年代末到21 世纪初又发生了一系列刺激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事件,如: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美的撞机事件、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闹台独、日本首相的屡次参拜在教科书上篡改二战的历史,及中日东海领海、岛屿争端等。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加地强烈。
另外,国内爱国主义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和平演化日益严重的局面,中国方面面临着极大地压力,为防止被西化,中国当局在引进西
方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戒备,高度关注国内的一些西化倾向。同时在国内加大了爱国主义的宣传与教育,近些年来媒体一直以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关系作为题材,制作了许多电视剧、电影,举办许多有关抗日的纪念活动,如: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作为国防教育日,各地举行防空警报演练,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将近代史作为中学生学习重点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无疑是为了让广大国人勿忘国耻,努力奋进,然而与此同时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某些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人们的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