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练习九:记叙文阅读
题号 | 一 | 总分 |
得分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现代文阅读 | ||||||
阅读。
数学
①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小时候绝顶聪明,他有两大特长;书法和戏剧。此外,在文学.绘画和体育方面,他也相当出。可惜他数学差点,从初中升高中,就栽在几何上,第一年没考上。
②关于这件事,欧阳中石有一段回忆。他说,1956年,他已从北大毕业,在通县师范救了两年书,暑假回到老家济南,顺便看望自己读中学的语文老师顾谦。此公乃一代词人、名师顾随的弟弟,因为崇拜鲁迅,连发型和胡须都是仿照鲁迅的样式。巧得很,顾谦老先生当时正在理发,听见有人进门,头也不回,问:“谁呀?”“我。”“是中石吗?”“是。”“现在干嘛?”“教书。”“教什么?”“您猜?”顾老师说:“数学。"
③欧阳中石大为惊讶:“您怎么一下就猜到了呢?”
④顾老师说“要是语文、历史,你就不会让我猜,既然让我猜,肯定是让人想不到的。初中时,你的数学不好,有一次你的几何不及格,所以我就猜数学。”
⑤老师的推理,让逻辑专业毕业的欧阳中石大为折服。
⑥但顾老师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正因为数学曾经是弱项,欧阳中石后来特别加强学习,在
加强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形成良性循环。高考时,欧阳中石选择的科系就有数学。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欧阳中石到通县师范教书时,数学已从弱项变成了强项。
⑦欧阳中石晓年讲课,深有体会地说:“随着做学问的深入,这才懂得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原来哪里薄弱。就一定得补哪儿。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
1.这篇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是( )
A.倒叙
B.插叙
C.顺叙
D.变叙
2.联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中“大为折服”的意思是( )
A.拍手叫好,觉得有道理。
B.让人为之屈服。
A.倒叙
B.插叙
C.顺叙
D.变叙
2.联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中“大为折服”的意思是( )
A.拍手叫好,觉得有道理。
B.让人为之屈服。
C.十分震惊,打心眼儿里佩服。
D.表示一个人说到了点子上。
3.顾老师一下就猜到了欧阳中石现在教数学是因为( )
A.初中时欧阳中石数学不好.顾老师认为既然要猜,那结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只有当初数学不好的人现在教数学才最出人意料。
B.顾老师知道欧阳中石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
C.顾老师后来听说欧阳中石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学得好。
D.顾老师听说欧阳中石上高中后,几何学得特别好。
4.文章最后一句话“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D.表示一个人说到了点子上。
3.顾老师一下就猜到了欧阳中石现在教数学是因为( )
A.初中时欧阳中石数学不好.顾老师认为既然要猜,那结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只有当初数学不好的人现在教数学才最出人意料。
B.顾老师知道欧阳中石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
C.顾老师后来听说欧阳中石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学得好。
D.顾老师听说欧阳中石上高中后,几何学得特别好。
4.文章最后一句话“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一件令人后悔的事
不知怎的,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可我一想起来,心中就不知是什么滋味;酸、苦、咸……
独没有甜。我真后悔……
那天,我带着钱上街玩。我东瞧西望,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走着走着,我在一个小摊子前停了下来一摊子 中大摆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钱包,上面还绣着美丽的花纹,我十分喜欢,便问摊主:“这多少钱?”那女摊主四十多岁,虽不怎么漂亮,却给人一种朴实的印象。她见我问价钱,忙答道:“这个吗?五块!”“这么贵?”我皱皱眉头.想不买。可又舍不得:“便宜点儿,两块五吧!”“可你瞧,这做工多精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三块六成交,我递过一张二十的,她翻了半天,才给我一大叠钱,我急着回家,接过钱,数也没数,放进口袋就走了。
到了家,我掏出钱一数,发现女摊主多了五元钱,我想还给她,可转念一想,这又不是我偷的,干嘛还她?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地藏了起来。晚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心儿就“砰砰”直跳,直到下半夜,我才迷迷糊糊睡着,却又做了个噩梦,梦见那五元钱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你为什么不把我还给我主人?她赚个钱多不容易,你为什么这样?为什么……”。
第二天,我带上五元钱去那女摊主,准备弥补我的过失,可那位女摊主却不在了。我无奈,
回到家,苦涩的泪水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流进嘴里。我发誓一定要到那位女摊主,发誓要亲手还给她五元钱,发……可人海茫茫,我再也不到那女摊主了。
为此我将内疚一辈子,我真后悔啊!
5.读完文章,作者的五元钱是如何得来的( )
A.自己挣的
B.爸爸给的
C.女摊主多的零钱
D.在女摊主旁边捡的
6.文章最后一段“我再也不到那女摊主了”“我将内疚一辈子”两句,用关联词连成一句合适的是( )
A.虽然……但是……
B.即……又……
C.不仅……而且……
D.因为……所以……
A.自己挣的
B.爸爸给的
C.女摊主多的零钱
D.在女摊主旁边捡的
6.文章最后一段“我再也不到那女摊主了”“我将内疚一辈子”两句,用关联词连成一句合适的是( )
A.虽然……但是……
B.即……又……
C.不仅……而且……
D.因为……所以……
7.选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话未说完
D.表示省略同类词句
(1)我真后悔……______
(2)她赚个钱多不容易,你为什么这样?为什么……______
(3)可我一想起来,心中就不知是什么滋味:酸、苦、咸、涩……_____
8.“这又不是我偷的,干嘛还她?”运用了( )描写。
A.心理
B.语言
C.神情
D.动作
9.“我带上五元钱去那女摊主,准备弥补我的过失”中“我的过失”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话未说完
D.表示省略同类词句
(1)我真后悔……______
(2)她赚个钱多不容易,你为什么这样?为什么……______
(3)可我一想起来,心中就不知是什么滋味:酸、苦、咸、涩……_____
8.“这又不是我偷的,干嘛还她?”运用了( )描写。
A.心理
B.语言
C.神情
D.动作
9.“我带上五元钱去那女摊主,准备弥补我的过失”中“我的过失”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完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记叙文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受伤的核桃树
老家有几棵核桃树。每年冬天,它光秃秃的枝征直指天空,似乎积蓄着全身力量等待喷薄而出的时机。每年春夏,它枝繁叶茂,一派欣欣向荣.似乎全力回报大自然的愤赠。
核桃刚成形的时节,邻居家馋嘴的小孩经常趁我们不注意,用石块、长桃将我家伸出墙外的核桃树一阵乱打。等我出门时他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再看看地上,被打落的树技和叶子,或躺或卧,或呻吟,或哭……我很痛心地说:“今年的核桃肯定减产了!”站在一边的父亲却笑嘻嘻地说:“这是好事。这是好事啊!”
我弄不懂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父亲说:“等秋天收核桃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语气平和坦然,一点都没有责备人家的意思。此后,那些不懂事的小孩子经常袭击我家的核桃树。我想出门阻拦时,总被父亲劝住:“由着他们吧,实际上他们在帮我们的忙呢。”我很惊讶,不由
得想起那一幕幕:每年入冬,父亲都要给核桃树化妆——仔细地把树干涂白,再给它穿上密实的新衣服——用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困惑不解。父亲总是摩挲着树干说:它怕冷,给它多穿件棉衣,防寒。可眼下,父亲如此宽宏大量,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由着性子用石块、棍子和我家的核桃树“亲密接触”。
快到秋天收核桃的时节, 我发现我家的核桃树遍体鳞伤,几乎没有一根完整的树枝。但我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被小孩子打过的核桃枝上的核桃比没有打过的树枝上结的核桃还大还多,还更可口。我向父亲请教其中的原因。父亲若有所思地说:“贝壳在历经流水冲洗,沙石掩埋之后孕育出珍珠,废铁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成为优质的钢。”顿了顿,他又说:“核桃树的脾性和一般的果树不一样,越是使它的枝桠受伤,它长得越茂盛,果实越香,而且第二年比第一年更好,尤其是正在结果成形的时候受的‘打击’越多越利于结果。”吃了多年核桃,我从没深究过其中的奥秘,父亲的一席话触动我的灵感,使我豁然开朗。
第二年,我发现,挨打的那些枝桠长势显然比第一年还茂盛,蓬勃,花开得更艳更密。我想,植物界的道理同样适合我们人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