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理清记叙顺序——倒叙
作者:张培培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记叙文的顺序读写强化版)》2014年第27期
作者:张培培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记叙文的顺序读写强化版)》2014年第27期
【阅读前言】
倒叙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按照自然时序所进行的叙述。但是,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通常情况下,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写作,可使文章变得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木匠“刨师傅”
□李宣华
刨师傅来自江西。村尾艄公庙精美的木雕窗花,村头观音桥没用一钉一铆的丹楹刻桷,村后李氏祖厝气势恢宏的碧瓦朱甍,无不让人惊叹他的手艺。以至于时隔20多年,由刨师傅巧手建造的木瓦屋早已被钢筋水泥房替代,父辈一代还常常想起他的手艺,想起他的憨笑,想起他在村里修建屋呀仓呀桥呀庙呀时的点点滴滴。
叔公说,刨師傅不姓刨,姓曹,第一次到村里做木工时,才20出头,做工细,手头快,尤其刨得一手好板花。在老家的客家方言里,刨和曹,音相近,于是大家都叫他刨师傅。说来遗憾,村里人至今不知道刨师傅究竟是江西哪里人。刨师傅手艺好,人品好,做事从不偷懒。那时,做木工活儿,点工计费,起初2块钱一天,好多个年头后才升到8块钱一天。随着手头一年年好转,勤快的村里人开始添置谷仓、家具,木工活儿做不完。其间,有不少木匠师傅到村里活干,大家总觉得比不上刨师傅,宁愿拖延些时间,也要等着刨师傅。
有一年夏天,一个中年人急匆匆翻山越岭进村。那是刨师傅的老乡,刚从江西出来,给刨师傅带来消息,刨师傅的女儿在家得了重病,家人急等他回家。刨师傅抱头号啕大哭。那天,他正给我叔公做木工活。他到叔公,说这些家具只做到一半,你能到合适的师傅就叫合适的师傅做,如果等我,可能要搁置些时日,具体要等多长还说不清楚,所做的20多天
就不要算工钱了。消息传遍小村,村民连夜有钱的借钱,没现金的甚至翻箱倒柜拿出家里值钱的银元、首饰,为刨师傅凑了上千元。
眨眼已是第二年春天。原本刨师傅每年都是过了正月就来,可他过了3月也还没来。夏天过去了,还没来。心细的叔公给刨师傅放在家里的铁锯,抹了防锈油。次年春天,刨师傅依旧没有来。有人提议,写封信给他。这时,大家才发现竟不知他的名字和地址。还是叔公有耐心,他劝大家不要着急,还是再等等吧。
果真,第三年春天,刨师傅来了,带着因恶性肿瘤截去右肢的6岁宝贝女儿英子。他没有带现金出来还大家。他说,只能慢慢还了,家里欠下的债务不止村里这些。他继续为叔公做家具,工钱还按两年前的5块钱算。英子吃住在叔公家,每天1块钱伙食费另付。叔公说,工价已涨到8块钱了,你按8块算吧。为此,刨师傅十分坚决:那时就是5块钱一天,是我给耽搁的事,你没有怪我,我怎么还能多收你钱呢?几番“讨价还价”后,刨师傅才勉强同意折中算。
到后一年8月,刨师傅借的钱还清了。出村那一天,村中老少都去送他,送了一道又一道山梁。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30日,有删改)
【专项训练】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行文?作者是如何进行叙述的?
解题思路: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文段的起讫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从而正确判断出文章所采用的记叙顺序。
【拓展练习】
2.联系上下文,从描写角度出发,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先出此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刨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解题思路: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应结合文中所记叙的刨师傅的相关事件进行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