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标:
  1、经历以⽶、厘⽶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的含义,知道厘⽶、⽶之间的关系,知道⽶和厘⽶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新铅笔、⽶尺、数学课本、⽂具盒、1⽶多长的绳⼦。
  ⼀、创设情境
  1、师⽣利⽤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板、等⼯具测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同桌合作,⽤不同的测量⼯具测量绳⼦的长度。
  学⽣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较、选择⽤哪些测量⼯具⽐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尺)
  3、⽤⽶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体验探究
  1、认识⽶,知道1⽶有多长。
  2、让学⽣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有多长。
  3、学⽣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与厘⽶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1⽶, 1⽶=100厘⽶,  1m=100cm
  4、让学⽣联系⾝边的事物,出⼏种长度是1⽶的物品。
  三、实践应⽤
  1、1⽶⼤约等于⼏枝铅笔的长度?
  2、学⽣⾃主量⼀量教室中⽐较⼤的物体的长度(或⾼度)。教师要与学⽣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作业:让学⽣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篇⼆】⼩学⼆年级《⽶的认识》数学教案
  【学习⽬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
  2、会⽤⽶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1⽶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观察能⼒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的实际长度,形成1⽶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较的数学思想和⽅法。
  5、培养学⽣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法和建⽴1⽶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1⽶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100厘⽶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
二年级数学教案  师:昨天⽼师让⼤家回去测量⾃⼰的⾝⾼,都量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是多少?(学⽣交流⾃⼰的⾝⾼)
  ⼤家在交流的时候都⽤到了⼀个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板书课题)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通过亲⾃测量初步感知“⽶”在⽣活中的应⽤,感受数学来⾃于⽣活。
  ⼆、探究体验。
  1、估计1⽶的实际长度。
  师:⽼师的⾝⾼是1⽶58厘⽶,你能估计⼀下,从地⾯到⽼师⾝上的哪⼉⼤约是1⽶⾼呢?(学⽣根据已有经验进⾏估计)。
  再估计⼀下,从地⾯到你⾝体的哪个部位⼤约是1⽶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1⽶⾼呢,还是不到1⽶?
  师:⼤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了,就⽴即喊“停”(学⽣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尺量)那请⼩朋友⽤你们的尺量⼀下。(得出⽤厘⽶尺量很不⽅便,⽽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的尺⼦来量很⿇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把更长的尺⼦)⼤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师这⾥有⼀个好宝贝,⽤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师的⾝⾼⼊⼿,学⽣肯定兴趣很⾼,在此过程中,利⽤学⽣已有的⽣活经验,估⼀估1⽶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的观察能⼒、估测意识,也为建⽴1⽶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尺。
  出⽰⽶尺。
  (1)谈话:这是⼀把⽶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它来量⽐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尺图)这就是⽶尺的缩⼩图,请⼤家拿出你们的尺⼦,跟⽶尺⽐⼀⽐,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位学⽣拿⾃⼰的尺⼦来量⼀量⽼师的⽶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
  那⽶尺上⼀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就是1⽶。
  根据学⽣回答,板书:1⽶=100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思考学⽣⾃主发现⽶和厘⽶之间的关系。
  3、⽤⽶尺量。
  (1)谈话:怎样⽤⽶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呢?谁来试⼀试?指名量出1⽶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结:量物体的时候,⼀定要从物体的⼀头开始,⽤卷尺或⽶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端,尺⼦要放平放直。(课件演⽰)
  (2)提问:王⽼师想知道到底⾝上的哪⼉离地⾯是1⽶⾼,谁来帮⽼师量⼀量。(学⽣测量后,在1⽶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上估计的1⽶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下1⽶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1⽶多还是少?多⼏厘⽶?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有多长了吗?请⼩朋友张开双⼿,先估计⼀下,⾃⼰的⼀庹⽐1⽶长还是短。再量⼀量。
  交流。问:你能⽤双⼿⽐划出1⽶⼤约有多长吗?
  (学⽣⽤⼿⽐划1⽶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朋友在教室⾥⼀,你的⾝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量⼀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估、量⼀量、⽐⼀⽐、⼀等实践活动,让学⽣⽤不同的⽅法充分感知1⽶有多长,建⽴1⽶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法。
  三、⽅法应⽤。
  1、提问:你能估计出1⽶长的队伍⼤约能有⼏⼈吗?(学⽣可能想到,竖着排⼤约有5⼈,横着牌⼤约有3⼈。
  提问:想⼀想,同样是1⽶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约有5⼈,有的⼤约有3⼈呢?
  2、⼩组活动。
  要求:估计⼀下,⽤我们平时的步⼦⾛1⽶长的路⼤约要⾛⼏步?(请⼏个同学上来⾛⼀⾛)
  提问:同样⾛1⽶,为什么⾛的步数不⼀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1⽶⼤约要⼏步吗?
  ⼩组合作:在地⾯上量出1⽶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
  ⼩组活动。组织交流。
  3、⼩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的⼤概长度,⽼师站在这⾥,谁能上来个位置,使你和⽼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能再个离⽼师1⽶的位置吗?还能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纷纷站在⽼师的⾝边,最后成⼀个半径是⽶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活,⽤于⽣活,在这⼀过程中,学⽣体验观察、⽐较的数学思想和⽅法。感受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并应⽤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络,整理学习思路,建⽴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
【篇三】⼩学⼆年级《⽶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第⼀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初步建⽴1⽶的观念。学⽣在⽇常⽣活中接
触“⽶”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看⼀看、⽐⼀⽐、认⼀认、量⼀量、想⼀想等实践活动,使学⽣对测量长度的⼯具⽶尺有⼀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致长度,从⽽初步建⽴1⽶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些让学⽣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标:使学⽣认识长度单位⽶,了解⽶的实际长度,初步建⽴1⽶的长度观念。会⽤⽶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
  教学准备:⽶尺、卷尺、1⽶长绳⼦、跳绳
  教学过程:
  ⼀、导⼊
  1、师:今天⽼师要和同学们⼀起来学习“⽶的认识”,(板书:⽶的认识)猜⼀猜,“⽶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学习长度;⽶到底是什么;(当学⽣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介绍给⼤家?(学⽣介绍,教师补充,学⽣提到⼀种尺时,教师尽量出⽰实物)
  (1)长尺、三⾓尺:做作业时可以⽤来划线,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较长的距离
  (3)⽶尺:教师在⿊板上划线⽤,测量物体的长度
  3、师:哪些地⽅或什么时候要⽤到尺⼦?
  学⽣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时;跳远⽐赛时;
  4、这么多的尺⼦各有各的⽤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尺”。
  ⼆、介绍⽶尺
  1、(出⽰⽶尺实物)师:这是把⽶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尺是什么样的?(学⽣个别回答)
  学⽣可能的回答:⽶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尺的两⾯都有线和数,其中⼀⾯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是从1到99,请同学们到这⼀⾯,其实1的前⾯还有⼀个0,99的后⾯还有⼀个100(媒体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板书:1⽶)
  3、介绍⽶:师:⽶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1⽶的观念
  1、感知1⽶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中有⼀根1⽶长的绳⼦,请你轻轻地拉起绳⼦的两端(教师同时⽰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看⼀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
  (2)放下⼿臂,不依靠绳⼦,直接⽤⼿⽐划出1⽶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再帮你⼀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师,1⽶有多长?(选⼀个学⽣表⽰)他表⽰的是不是1⽶呢?给他量⼀量(同组同学量)
  (4)⼩组合作,⼀个同学⽤⼿势表⽰出1⽶,⼀个同学量
  (5)全班⽤⼿势告诉⽼师:1⽶有多长。⽼师测量其中⼏个同学。
  2、感知1⽶的⾼度
  (1)师:⽼师把⽶尺竖放,看⼀看,从⽼师的脚底到哪⾥是1⽶?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上,1⽶可能会到哪⾥?
  (3)⽤⽶尺在你⾃⼰的⾝上⽐⼀⽐,从脚底到哪⾥是1⽶?(每组只有⼀把⽶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开始)
  (4)反馈:谁来告诉⽼师,1⽶有多⾼?
  为什么1⽶到⽼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是个固定的长度,是⼀样⾼的,但在不同⾝⾼的⼈⾝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想,1⽶到底有多长、多⾼。
  4、⼀:知道了1⽶有多长,那么请你⼀,教室⾥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的?(⿊板的宽,门宽……)看哪个⼩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
  四、⼩⼩估计员
  1、估计门的⾼度
  (1)先学⽣个别估
  师:下⾯我们做个游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下这扇门的⾼度,你觉得这门的⾼度⼤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致测量,学⽣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的这块⿊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估。
  (1)学⽣⾃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下?
  B、⼀个⼈⾏不⾏,要不要请助⼿?(培养学⽣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开始量)
  (除了⽤⽶尺量,还可以⽤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约是(8 )⽶
  教室的宽⼤约是(6 )⽶
  讲台桌的⾼⼤约是( 1 )⽶
  跳绳长⼤约是(2 )⽶
  (1)估计:请你估⼀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组测量,选⼀组测量教室的长,⼀组测量教室的宽,⼀组测量讲台的⾼,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乐开始时开始测量,⾳乐停⽌时停⽌,如果⾳乐停⽌前已经测量完的⼩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到前⾯⼤约要⾛⼏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要⾛⼏步呢,想不想⾛⼀⾛?
  2、⾛10步,量⼀量⾛了多少⽶。
  数学教案-⽶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