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下册1课时)教学设计
杨星仙
生活中的角是千千万万的实物,是变化的,而数学意义上的角是一种数学的模型,是从生活中千千万万的角中抽象概括出来又赋予明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的角。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从实物抽象出模型、模型抽象出概念、概念再指导实践,明确了基本思路,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对角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在“认识角”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钟表、西瓜、剪刀、扇子等物体,学生所看到的是三维状态下的“角”,这些都是与数学中的角有关的“联系点”,让学生去角,先不置可否,然后经历用纸折角、摸角的过程,抽象出角的概念,既而研究角的性质,再回到现实生活去寻真正数学意义上的角,明确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概念里的“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师的让学生认识的过程中,也可能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一、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为学生每4人小组准备牙签2根,毛线1根,白纸一张,活动角一副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应给学生先分好小组,桌面整洁,把孩子变成“我”想要的模样,然后分发小信封,强调注意事项,热身游戏等。
一,问答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吗?(出示三角板)
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请上来指一指。
师:那这个呢?(出示五角星)为什么它叫五角星?
生:因为它有5个角。
师:请上来指一指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感知角,本环节不宜评价学生指的对与错问题)
生活处处是课堂师: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五角星,你们还在哪看到过角?
生:直尺的角,屏幕的角,等等
师:生活中的角很多很多,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数学中的角,它与生活中的角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堂课后请同学们回答。
二、新课探讨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两根牙签,一根毛线,活动角,一张白纸。请小组长拿出来,分别发给小组内的同学,每个人一种。请你们用手中的材料来摆出或者画出自己头脑中的角。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拍照)
……时间分割线……
师:请同学们收回材料。
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图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是你心目中的角?理由是什么?
师出示照片,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答案: 第一组(毛线,牙签或者活动角,或者画画的角)
第二组(牙签和画画的角)
第三组(让我们来看看哪个是你心目中的角)
生:第二个不是,以为它一边长,一边短。第三个不是,第三个边不是直直的
师: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第二个有问题,第二个是角,他有直直的边,也有尖尖的点。
师:嗯,那它也是角。    `   
第四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转化角的角度)
生:就第一个角,其余都不是角
师:是角,角的本质是: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凑到一块,碰成了一个点。同学们,你们觉得其他是角吗?
生:是的。
师:很好,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出你的角(师画角)
师:指出直直的线在哪里?尖尖的点在哪里?
直直的线叫角,碰到的点叫顶点。
师:杨老师把角变大,谁能把角变小?
角是有大小的,谁能把角做成与该同学的一样大?
生:一条边对齐,角对齐。
师:这个叫叫做活动角,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活动角吗?
生:尺子,剪刀
师:哪里有角?
对的,这个事点,这个是两条边,合起来就是角,标角,
画小弧线。
三、巩固练习
挑战:1. 当剪刀开始往下剪时,哪些角在变小,哪些在变大?
      2. 当剪刀张开时呢,哪些角在变小,哪些在变大?
      3. 不论怎么变,1和3一样大,2和4一样大
四、总结回顾
我们研究了什么?数学上的角
桌角是数学上的角吗?不是
从数学的眼睛来看问题,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