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上海高考思辨类作文怎么写?
     
「以2022黄浦二模范文为例详解」
(修改了部分语句)
有人说,文学艺术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的锦上添花,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一段:引材料+主要观点“我认为”
原文 
有人视文学艺术为物质基础得到保障后的锦上添花之物,也有人不认同这一先来后到的排序方式。依我所见,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即使生活困顿,文学艺术也仍是伸手可及的星辰。
「解析」
有积累的同学可以引用相关名言,追求55-60的大部分普通同学不必在开头和文采下功夫,更多的是审题准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即可,而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积累相关素材和多练习作文题。
第二段:诚然段,是讲次要观点
 原文 
(下定义)基本生活保障通常指向物质基础,涵盖衣食住行的生存基本需求,而文学艺术则属于审美体验的范畴,人们在文学艺术的浸润下获得心灵的舒缓或震撼,精神生活随之得到充盈。
诚然,人们将文学艺术排在基本生活保障之后有其合理性。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追求顺序,生存需求的保障优先于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再者,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反之,穷困潦倒中人似乎很难就文学与艺术高谈阔论。由此,文学艺术与生活保障的先后顺序,或许是适应现实的必然结果。
「解析」
第二段:诚然段,是讲次要观点。比如这个作文题,我们的主要观点肯定是“文学艺术不仅是锦上添花”,那么“第二段诚然段”就是写确实,基本生活保障也是重要的,也就是次要观点的合理性。所谓的思辨类作文可以理解为思考的全面和对思考的再思考。“思考的全面”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你说的是对的,原因巴拉巴拉,然而更重要的是”,“对思考的再思考”是在第四、五段思辨段体现的,底下详述。
这篇作文的第二段先是对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基本生活保障”和“文学艺术”进行概念的界定,如果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寻常词汇,下定义这部分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可以凑字数(小小声),但是如果是比喻类或者较为抽象的作文就必须界定概念。
这一段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仓廪实而知礼节”来论述人们将文学艺术排在基本生活保障之后有其合理性。这一段不用长,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03
第三段:“ 然而 ” 再讲主要观点
原文 
然而,文学艺术必然是基本生活无虞后的锦上添花吗?并不尽然。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圣地亚哥,能给予受挫者勇于拓展自我限度的勇气;梵高笔触下缱绻的白云与飞旋的星空,能唤起彷徨者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物质的困乏不能限制思维的飞扬,文学艺术可以是驱动人们于困顿中重振旗鼓的号角,它引发人们心中对美好情感和高远境界的向往,使精神超越现实生活。生活处处是课堂
解 析
第三段:然而段之后是文章的重心,我平时经常让学生训练的方式就是写这个段落,我的作文训练方式有三种,段落/提纲/整篇,前两种在课堂上可以10分钟内完成,刚讲完热乎的,整篇则在课下完成。老师评分是50-52还是55-60主要看然而段之后,而能不能上一类文(63)甚至65以上,就看你的思辨段如何了。
这篇作文的第三段用了《老人与海》和梵高的人物例证,不算新颖和深刻,但是文采斐然,作文毕竟是语文考试,文采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梵高这个人物实例至少火了20年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高考范文就爱用这个),我这里会给学生讲新颖的替换素材,《月亮与六便士》其实也用很多了,不管对于普通同学还是可以积累一二的。
第四、五段:思辨段是对思考的再思考
 原文 
进一步慎思明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保障后才能追求文学艺术的排序似乎过于僵硬,也必然会出现反例:老贝尔曼穷困潦倒,却仍能在绘画事业中到意义。事实上,文学艺术与物质生活本就呈现交汇融合的面貌,即使生活未有保障,物质尚未富足,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并不因此停歇,因为对审美的需要是根植于人类内心的本质。
不过,这并非说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能脱离物质基础的考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始终存在,但须认识到,过于强调先后顺序,容易导致人们视审美体验为美好的附属物,而将对基本生活保障的追求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甚至在贪欲的驱动下将“基本生活保障”的水准不断提升,那么,人生很可能被物欲控制而归于孤寂,人也被异化为生产活动中一环面目模糊的齿轮。
「解析」
第四、五段:思辨段是对思考的再思考,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这种有明显顺序的,你就说排序僵硬或者过于强调顺序有问题。“老贝尔曼”是《最后一片常青藤叶》的人物。“过于强调先后顺序,容易导致人们视审美体验为美好的附属物,而将对基本生活保障的追求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甚至在贪欲的驱动下将“基本生活保障”的水准不断提升,那么,人生很可能被物欲控制而归于孤寂,人也被异化为生产活动中一环面目模糊的齿轮。”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因为一般学生讲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观点实经常很空洞,而这里是难得的言之有物。
思辨段越长越好,越长越能展现你观点的深度和广度。优秀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是1.观点的深度和广度 2.素材的新颖与丰富 3.语言的严谨与优美。15年前作文的评分更多看素材和语言,现在则是看观点,素材和语言都是辅助观点的。2009年的四川甲骨文作文和2010年的江苏生僻字作文可以夺得满分,现在的上海作文更多回到了作文的本质——内容、观点。
上海作文简直是当代韩愈好嘛,反对骈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文以载道”,你看到的《滕王阁序》是为数不多的文质兼美的骈文,有很多华丽空洞的骈文你没见过……当然骈文的出现本身是文学自觉性的体现,从史学、经学中的分离,追求文学自身的美。你看其实了解全面,
知识处处是思辨性。好了我知道高中生没时间,我理解……
第六段:揆诸当下+怎么办
揆诸当下,有人如梭罗所言过着一种“平静而绝望的生活”,将文学艺术看作浪费物质生产时间的累赘,好像只有足够富足后才有资格检起文学书籍阅读。可正如伍尔夫所言“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我们不需将文学艺术与物质保障割裂开来,在生活中保有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权利。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文学艺术是锦上之花,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为枯燥生活的灰画卷带来靓丽的彩。同时,文学艺术与生活相融相生,彼此支持与促进。脚踏生活的大地,我们也能一再仰望星空,伸手触及文学艺术的闪耀星辰。
解析
 第六段:揆诸当下,联系现实说怎么办的段落,这种高级词汇也是陌生化的技巧,我平时也会讲,比如“桎梏”、“藩篱”替代“限制”,“圭臬”替代“依据”,“裨益”替代“好处”,“嬗变”替代“变
化”,所谓作文黑话,雕虫小技罢了,但也有用的。梭罗这句出自《死亡诗社》,梭罗也是高考作文常驻嘉宾,伍尔夫的这句也是经典名言,类似尼采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都是可以无限度阐释的,阐释的空间越大,这个名言就越好用。
这一段不是评分的重点,而且很难说出真正有效的,如果那么好解决还要讨论干嘛,还有高中生要是真的知道怎么办,不用高考了,直接去发改委吧……大家一般是选择积累一些好用名言,然后写得美一点,所谓诗情画意结尾段。这篇作文就是典型,化用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星辰真是永远美好的意象啊,我也爱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