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戏的课堂笔记
1、什么是社戏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2.背景介绍
《社戏》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鲁迅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的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里,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的道路而始终不渝的战斗着。因其外祖母在农村,所以他从小就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并从中汲取力量,对农民进行热情地歌颂。
3. 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4.文体知识写在本上
(1)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的反应社会生活的种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活处处是课堂5、课文简介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6、课文脉络
文章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划分段落。
7、重难点分析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A. 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去赵庄看社戏。
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C、D、 E、F
略写的是:A、B、G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
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
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不好看。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也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
挚的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