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以学定导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董琴琴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9
        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为切入点,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时代所呼唤的人文精神, 体现了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新理念。课堂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但有效的课堂导入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根本而设计的。本文就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来探讨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导入;设计;学生;教学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前,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或方式,引导学生较迅速和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析题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等,无定法,但是有效的导入应该是与学生与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语文课的导入不仅追求热闹,更要追求有效性。
        一、有效的课堂导入要贴近学生
生活处处是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所以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接受心理水平出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的放矢。
        (一)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参与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只要一到玩游戏,或组织竞赛时,学生都会玩得十分高兴。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为目的的导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去抓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更是能激起他们听课的兴趣,并将这份兴趣持续贯穿到课堂中。
        (二)贴近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深入课堂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教师在课前就紧扣课文引导学生质疑,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鲁迅的《孔乙己》在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非常深刻,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动课堂
        语文教学活动充溢着浓郁的情感彩,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发掘深情。所以教师要用多种方式,使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情感场,使他们主动去感受课文中蕴涵的情感。
        (四)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爱上课堂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要切合学生实际,语文教学也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合适的问题情境。
        很多教师认为导学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指导,而忽略了课前对学生的指导,这是不科
学的。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还要做好学生课前的预习和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一定要先制定好导学提纲,并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课文预习和思考解决导纲中的问题。不能在学生没有很好预习的情况下,匆忙展示导纲,不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既不能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不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导学的目的。
        二、有效的课堂导入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课程的本源,学生的常态生活更是教学的主要资源,只有走进学生的常态生活,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导入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学生的积极性才容易调动起来。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三、有效的课堂导入贴近课文
        有效的课文导入,有助于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我要学,也有助于为后续的课文扫除知识上的障碍,或是做好解读铺垫,或是营造情感氛围,所以导入应注重贴近课文的原则。
        (一)贴近课文内容,紧扣课堂环节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己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二)贴近课文文体,上出文体特点
        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要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教授抒情散文时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教授说明文可以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授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是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文章,但由于学生和作者的生活年代不同,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过去的教育制度和私塾生活。在教学时,我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封建教育制度会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我们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差异,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使学生思维不局限于课本,而且使封闭的语文课走向了广阔的社会。
        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方法贵在灵活自主。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
        当然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新问题,但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认真地思考,努力地探索,就一定能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永.《构建新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