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习惯决定命运引用这句话是想引出一个话题:你认为你的智商和能力还有办法再提高吗?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
01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成功需要你自己证明自己的聪明,天赋,价值。
另一些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在《终生成长》这本书里,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只能维持现有的水平,不能被改变。
于是,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再怎么画画也不可能成为达芬奇;我再怎么练琴,也不可能成为朗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考到满分。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断地否定自己,其实是害怕失败,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所以,做任何事都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成功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只能证明自己不够聪明,是个失败者,给自己贴标签。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面对挑战,往往会丧失自信心。为了维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给失败种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
在我看来,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中国的传统思想“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深入人心。垓下之围,若是项羽像越王勾践一样,忍辱负重,痛定思痛,保存力量,“卷土
重来未可知”!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不断获得。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面对失败和挫折,他们选择不断挑战,不断地努力和不断地学习,从而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曾国藩小的时候并不聪明,祖上也不是书香门第,参加科举考试,考卷曾被考官当成反面教材,参加了七次科考才考中。他没有因为被当成反面教材而觉得丢脸,也没有因为屡次考试不第而失去信心。年轻的曾国藩和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清高自负,骄奢淫逸,官运虽然亨通,但在创湘军受尽同僚排挤,与太平天国作战过程当中吃尽苦头,多次逼得曾国藩跳水自杀。曾国藩“尚拙”,也学者灵活变通,知行合一,最后成为有清一代举足轻重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