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韦应物,柳宗元山水诗的异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由于唐代诗人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受,造成了 唐代诗歌题材的空前广泛。然而,社会阶层、人生经历、生活道路、 个人的追求与爱好的不同,使得同一个诗派、同一类型的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意蕴与精神。在这里,我将试着比较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心境的不同。王维,柳宗元和韦应物生活在唐朝不同的时代,王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造就了他虽淡泊却平和、出世却宁静的心境,从而使他的山水诗常常带着一种安恬、和谐、静谧的气息。如《鸟鸣涧》用一种空灵的意境衬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花开花落,鸟鸣春涧,与人世毫不相干。作者以诗外之眼望去,亦是超然人世。柳宗元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后期,国家衰败。具有远大抱负的柳宗元经历了两次贬谪,山水诗与其心境一样激越愤激,时时透出一种孤峭之气,字里行间隐藏的都是忧愤与孤独。在《江雪》中表面上以夸张的空旷背景来突出渔翁清高孤寂的形象,其实是为了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烦闷。韦应物处于大历年间,安史之乱已经平息诗人们大都散淡。韦应物为官生活中体会山水田园之乐,寄托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给韦应物留
下了心理阴影。他的山水田园诗折射了他萧瑟的心境,高情远韵往往以萧疏清冷的情调来传达。如《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首诗从天寒还人落笔,以空灵的笔法勾画出山中道士远离人间烟火气的超逸孤高,全诗意境萧疏散淡,在相思怀人的情味中传达出了清朗出尘的意蕴。
    王维心在朝野却向往大自然,韦应物虽然也表示隐逸但却透露着无可奈何,柳宗元身在山水,心在朝野。这也就造成他们写诗所取意象不同。王维的《终南山》中意象鲜活明丽,“白云”写出青蔼的彩,“阴晴”写出了阳光的浓淡,以及隔水的“樵夫”组成了一幅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的图画。韦应物的意象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彩,类似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冷淡调的意象。如《寄全椒山中道士》中“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行迹”用“落叶”衬托出全诗萧疏的意境。和王维的《终南山》可见其意象的显著不同。 在柳诗中,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 古木、寒花、幽泉等一系列冷寂的意象构成这首诗 凄寒萧瑟的画面,对自然景的描写只是为寄托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所以,柳诗的主观性更强,其意不在于写景,而在于借景附托自己愁闷的心境。
王维、柳宗元和韦应物都受佛教影响巨大。王维有一些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经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
佛性修养的必然体现。如《终南别业》里的“行到水穷处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化物随缘任运的禅机。 韦应物的诗中多处描写的钟声,尤其是暮钟,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独立荒山古寺,悠扬的钟磬又像宇宙间的韵律,令人悟出心境的清净和语音的空幻。 柳宗元在永州避世的十年中,时刻置身于孤独、悲 愁中而不能自拔,更多的是以佛教的虚无思想来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是在一种消极中寻求淡泊,一种故意为之的淡泊,这与王维那种积极融入淡泊的 态度是很不一样的。在接受佛理上,王比柳、韦更彻底;在王维的许多山水诗中,可以看到作者置身尘世之外,不以世俗为念的内化气质,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等。 而在柳和韦的山水诗中,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是因为政治的失意而投入到佛祖的怀抱,慰藉自己的心灵,佛理只是一种外在的精神工具。
不同于韦、柳山水诗的单一,王维山水诗题材非常广泛。有一些是山水诗体现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田园乐七首》,将山水和田园结合,在优美的景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有写诗还表达农家日常劳作,如《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深情。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优美而且壮美,特别是与边塞
诗相结合,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远近结合,有一种时空感,更显山水的壮美。
王维田园诗
  尽管王维、柳宗元和韦应物三人的山水诗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 既然被后人都归于山水诗派,说明他们还是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的。从历史渊源来说: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收到王维的影响,和王维一样崇尚陶诗“寄至味于淡泊”的真趣,也有王维描绘山水极具风神的特点如“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这首诗,和王维一样喜欢用白描,不加修饰,但却读来风姿绰约,自然特秀。构成流派需要一些基本的要素, 首先是选材、风格、技巧的相近;其次便是有着共同崇尚的名家。 唐田园诗崇法陶潜,而山水诗则是师法于二谢。王维与柳宗元的山水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他们的技巧、艺术手法,甚至于风格,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融兴寄于观赏,寄 情兴于鲜明画面”的唐代山水诗的共同特。
  以上就是我对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异同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