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导游词能让游客在听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印象,也会对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加深好印象。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沈阳故宫导游词沈阳故宫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之初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故宫门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
坊。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先在东西朝房侯朝。我们眼前的这座挂有郭沫若题词《沈阳故宫》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门,大家可能会问,这座像房子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叫做门,它与我们常见的门有很大的区别!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再有单开门,双开门。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除黄绿两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哪?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宫殿的门又叫国门,所以叫“大清门”。还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古时上朝之时文武大臣按照文东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门前两侧侯朝议事。在大清
门的东侧有一座封闭的院落——太庙。所谓“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有太庙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前殿供奉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儿、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庙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极都要亲自前往焚香祭祀。顺治迁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庙,原来的盛京太庙因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称为“四四祖庙”。清朝历代皇帝东巡祭祖陵的皇帝在进入沈阳故宫之前,都要先到庙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宝玉册上香行礼。
(中路)我们走进大清门,在右侧有一个沈阳故宫的微缩,可以领略沈阳故宫的全貌。穿过大清门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中路的头道院落。我们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阳故宫的“金銮殿”——崇政殿。兴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其中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一定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镶绿剪边。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我们走上台基。在台基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此外台基上四口盛满清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当然不是皇帝养金鱼的鱼缸。这四口缸被称作是“吉祥缸”古代称
它是“门海”,是古代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那又有朋友问了,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水都会结冰。没关系,缸下可以点燃炭火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我们走上须弥座。头上牌匾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崇政殿内现在的陈设是乾隆东巡后按照北京故宫乾清宫的陈设摆放的。上面“正大光明”匾额为顺治皇帝御笔亲书。下面就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算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宝座后面是金质屏风。上面刻有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铭文圣训,作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陈设在龙椅前后的有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从乾隆时起,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宝座前的“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蓝地金字出自乾隆皇帝手迹,殿北门内上方还挂有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诗金字木匾等等。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励精图治,1636年皇太极就是在这里发布诏书。将国号“金”改为“清”;改元“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族”。那为什么要改国号和族名哪?国号有为什么叫做“清”哪?话说皇太极请遍能人高手,为国家和民族改名。这能人高手里有个在深
山出家的老和尚,法号无然。无然长老给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辉灿烂,属于“火”,要想灭火,就得用水,族号叫“满”,国号叫“清”,这“满清”二字都带三点“水”,六水灭火,可得中原天下。皇太极信服极了,要改就彻底改,把自己这个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也就叫皇帝吧!
在崇政殿前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飞龙阁”和“翔凤阁”。“飞龙阁”和“翔凤阁”主要是为皇帝藏珍纳宝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藏于此间。“飞龙阁”和“翔凤阁”后面分别是用于存瓷器的东七间楼和存放书籍墨刻的西七间楼。
我们离开崇政殿,穿过左翎门来到崇政殿的后院。在东西两侧的分别是“日华楼”、“师善斋”、“霞绮楼”、“协中斋”。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贵族学校”。在我们的正面有一约四米的高台,台中环绕有女儿墙,台上就是沈阳故宫的后宫部分。哪为什么后宫要建筑在一座高台上那?这就要从满足民俗说起。满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生存状况相对恶劣。经常受到虎狼这样的野兽的攻击。于是聪明的满族人将居住之所建住宅一个土台之上,地势较高可以有效的防范野兽的攻击。这就形成了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三。北京故宫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须弥座上,后寝建筑在平地上。沈阳故宫正好与之相反。台上有
一高楼。此楼名曰“凤凰楼”。原名“五凤楼”、“翔凤楼”。凤凰楼采用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通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此楼为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沈阳古称“盛京”。“盛京八景”(天柱排青、辉山晴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凤楼晓日、皇寺鸣钟、万泉垂钓)之一的“凤楼晓日”的典故就出于此处。站在楼上可以最先看到东方朝气蓬勃的晓日。传说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可以看到抚顺城。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休息小憩和宴请之所。登上象征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级台阶。抬头可见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紫气东来”。“紫气东来”的典故出自汉朝刘向的《列仙传》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后世引用为“紫气东来”。乾隆用紫气东来比如大清王朝自东方兴起,向西入关定鼎中原。
穿过凤凰楼我们进入了一处院落,此处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所在。这里为典型的满族四合院建筑。正面的是皇太极的中宫“清宁宫”。东西两侧分别排列着,东配宫:关雎宫和衍庆宫;西配宫:麟趾宫和永福宫。我们下面依次参观。从外面看清宁宫,我们就会发现满族的民居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汉族的民族门通常开在正中间,而我们眼前的满族民居的门却开在靠东的一侧。满族民居有句名谚“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
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烟囱,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我们进入清宁宫参观。住在清宁宫的女主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死后呗册封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十五岁时嫁给皇太极,生有三个女儿。由于哲哲娘家科尔沁部在蒙古各部落中归附后金最早,与之关系最紧密,所以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后妃时,便将地位显贵的哲哲立为中宫皇后,她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行大礼、正式册封的皇后。顺治七年哲哲故去,谥号为“孝端文皇后” ,同皇太极一起合葬在清昭陵(沈阳北陵)。请各位朝西面看。满族人以西方为大。所以西面供奉着神龛,此幅画像为关公。满族八旗以《三国演义》为兵书。故而非常崇拜关羽。满族人把关羽封为武神。在清朝以前我国的武神是岳飞。清朝人统一天下以后,因岳飞曾经和满族的先祖做过战。所以
岳飞下了岗,关公成为新一任的武神。在神像的两侧分别挂有“万福之原”和“合撰延祺”。“万福之原”是乾隆御笔,意为万福来原于神的赐予。“合撰延祺”是嘉庆御笔,意为聚集天地之灵气,使幸福绵长。下面提一个小问题。有知道清宁宫中这俩口大锅的用途的吗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口锅是用来祭祀的。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祭祀过程既庄重虔诚又有神秘彩,主持祭祀的萨满巫师头上带着高高的神帽,身上系着腰铃,手中拿着单面鼓,在地中央边唱边跳。我们现代所说的“跳大神”就是从萨满巫师中演变过来的。主要的祭品是自家养的黑雏公猪,人们将热酒灌进猪的耳朵,如果猪耳朵有晃动即表示神灵已经接收该祭品。如果不动,则表示神灵不满意,则本次祭祀活动不能在进行下去了。猪由于受到刺激就会摇头,称为“领牲”,满族人认为此时的猪已经通神,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然后将猪宰杀后煺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熟,先放入木槽内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每年正月初一,满族的祭祀活动最为盛大。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来做客。皇帝会将煮好的福肉赏赐给他们吃(清水煮肉),吃的时候不蘸任何调料。那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块,则他今年的福气会最好。其余剩下的部分会放到门内左侧的案板上。在杀猪的时候,猪内脏也是有用处的。将猪内脏取出,置于院中的神杆索伦干上,供奉满族的神鸟乌鸦。索伦
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满族的神鸟哪?这就要从乌鸦救凡察的故事说起。满族的先祖有一次背仇家所害。全家只有一个叫凡察的小孩逃了出来,仇家要赶尽杀绝。凡察跑的精疲力竭之时卷曲在一棵棵树边。这时恰巧一乌鸦落在树上和凡察的身上。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凡察一定不会再这。就这样凡察得救了,凡察后来成为了满族的英雄,为族人报了仇。于是满族开始供奉乌鸦为神鸟,祭祀的时候用猪内脏来供养乌鸦。当有流浪的乞讨者经过时也可抓取索伦干上的东西吃。言归正传。清宁宫内东侧被隔开里面称之为“暖阁”。也就是皇帝皇太极和皇后哲哲的卧室。暖阁内部分为南北两间,两间都有火炕(龙床)。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完全适于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的特点。在漫长寒冷的冬季,住在临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自然十分暖和;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则很凉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在南炕上“无疾而终”,卒年五十二岁,葬在昭陵(即沈阳北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