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
※※※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
一、天文历法
1.四时
2.二十四节气
3.十二时辰
4.五更
5.天干地支
(一)四时(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二)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秋处
夜正浓清谷天,夏满寒霜降,冬露秋
雪
芒夏雪冬
暑相连;小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十二时辰子(zǐ)时23时至01时夜半丑(chǒu)时01时至03时鸡鸣寅(yín)时
03时至05时
平旦
卯(mǎo)时05时至07时日出辰(chén)时07时至09时食时巳(sì)时09时至11时午(wǔ)时隅中日11时至13时中未(wèi)时13时至15时日昳申(shēn)时15时至17时晡时酉(yǒu)时17时至19时日入戌(xū)时19时至21时黄昏亥(hài)时
21时至23时
人定
(四)五夜(五更)
(五)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干支纪年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以甲子为首,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真题回顾
A.清明谷雨C.中秋重阳
B.立夏
D.冬至
小满
小寒
2.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A.春分C.秋分
B.夏至D.冬至
3.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据此推算,公元1977年应该是()。
A.农历丁巳年C.农历丙寅年B.农历戊午年D.农历辛亥年
4.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
A.19:00—21:00
B.21:00—23:00
C.23:00—(次日)1:00
D.(次日)1:00—3:00
天文历法·知识梳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