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节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该诗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
清辉。苍茫又清澄的夜里,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是实景。三四句写,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和香洒满天山。是虚景。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远近结合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运用远近结合表现手法。首联写乍一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是远景。颔联两句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近景。远近结合写
出巍峨雄伟的泰山美景。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3、声结合
题西溪无相院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莫放修芦碍月生。
首联写远景,从大处落笔。描写了景物明丽清澈的特点。颔联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这四句写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使景物错落有致
4、动静结合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5、点面结合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6、小中见大
《江春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题西溪无相院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7、想象联想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8、象征寄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