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题西溪无相院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向谁言”问之,情绪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答案】
1.B
2.(1)贬谪之地荒僻苦寒。寒食节人们本应祭祖出游,而此时山城“寂寂”。 (2) 被贬之后的孤寂落寞。诗人满腔的愁怨无法排遣。 (3)家乡渺远,诗人被贬异乡倍感与故乡疏隔的无奈。
千山阻隔,家乡思而不得。 (4)思念友人的感伤。“故山千里外”,无人诉说“别离心绪”。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错误,颔联曲折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愁思,而非“闲适”。
故选B。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
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寒食寄郑起侍郎》是北宋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描写诗人清明时节出郊寻春,满目虽见家家插柳应节,山城仍是一派寂寞冷落光景。颔联更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种种凄清的风物,诗人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隐然透露。“天寒”两句表达薄酒难以消愁,登高望远只是徒增忧闷的苦况。篇末直叙与故乡、挚友疏隔,离情别绪无谁告语之愁。“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