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之争
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然李赞皇云:“譬之清风明月,四时常有,而光景常新。”又似不乏也。(《陈辅之诗话》见《苕溪渔隐丛话》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春日杂兴》)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今莫厌闲官职,主管风骚胜要津。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一、崇唐贬宋之论
齐治平《中国批评史上的唐宋诗之争》、《唐宋诗之争概述》
张戒《岁寒堂诗话》:
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故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为诗,
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又曰:“苏、黄江西诗派,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
严羽《沧浪诗话》: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王若虚《滹南诗话》:散文至宋始是真文字,诗则反是矣。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夫既已出于前人,纵复加工,要不足贵。虽然,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见,语意之间,岂容全不见犯哉!盖昔之作者,初不校此。同者不以为嫌,异者不以为夸,随其所自得,而尽其所当然而已。至于妙处,不专在于是也。故皆不害为名家而各传后世,何必如鲁直之措意邪!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宋人于诗无所得。陈子龙:终宋之世无诗焉。
杨慎的《升庵诗话》:
亡友何仲默尝言:“宋人书不必收,宋人诗不必观。”余一日书此四诗(其中有寇准的《夜度娘》:杳杳
烟波隔千里,白蕉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讯之曰:“此何人诗?”答曰:“唐诗也。”余笑曰:“此乃吾子所不观宋人之诗也。”仲默沉吟久之,曰:“细看亦不佳。”可谓倔强矣。
二、历代宗宋之论
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选宋诗多。《竹溪诗序》: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
方回《瀛奎律髓》,成书于至元20年(1283)。上距宋亡4年。
选唐人163人,宋人217人,宋占57% 选唐诗1227首,宋诗1765首,宋诗占59%。
题西溪无相院
杜甫(221)白居易(127)贾岛(67)刘禹锡(52)张籍(47)姚合、韩偓、岑参、李商隐、刘长卿、吴融、王建共12人
陆游(188)梅尧臣(127)陈师道(111)王安石(81)张耒(79)陈与义、曾几、苏轼、刘克庄、宋祁、张、黄庭坚、杨万里、尤袤、吕本中、范成大、王安国、韩琦、翁
卷、赵师秀。林逋、赵蕃、韩淲、朱熹,共24人
袁宏道: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
翁方纲《石洲诗话》: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圃也。
《围城》第三章:董斜川: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
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一原:陈散原
三、唐宋诗之演变
吴之振《宋诗钞序》: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
邵长蘅《研堂诗稿序》:诗人不得不趋于宋,势也。
叶燮《原诗》: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自宋以后之诗,不过花开而谢,花谢而复开。
不读汉魏诗,不知六朝之工也,不读六朝诗,不知唐诗之工也,不读唐诗,不知宋与元诗之工也。
四、唐宋诗之异同
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故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且又一集之内,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缪钺《论宋诗》:
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宋者莫过于宋。
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其所以如此者,要在有意无意之间,盖凡文学上卓异之天才,皆有其宏伟之创造力,决不甘徒摹古人,受其笼罩,而每一时代又自有其情趣风习,文学为时代之反映,亦自不能尽同古人也。
唐宋诗人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
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
方回《瀛奎律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
韦庄《古别离》: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在江南。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欧阳修《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张籍《题虎丘》: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锁云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南宋僧显万《庵中自题》: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王庭珪《送胡邦衡赴新州贬所》:
囊封初上九重天,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犊,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庭行召贾生还。
范成大《催租行》: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李觏《哀老妇》: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余。昔日遗腹儿,今兹垂白鬓。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呜。
清明、寒食: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夏日: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清影:
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断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讲宋代的士风与诗风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
王禹偁《谪居感事》: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欧阳修《镇阳读书》: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
李白《永王东巡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陆游《追忆征西幕时旧事》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唐庚《白鹭》
说与门前白鹭,也宜从此断知闻。
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宋孝宗《三教论》: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吕洞宾:儒以立身,释以参性,道以了命。
楼鈅《谕悲秋者》: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兴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禘,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辄怅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于胸中也。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杂然前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遭横逆机阱,当如醉人之受骂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
第三讲宋诗流变
严羽《沧浪诗话》: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宋诗精华录》:今略区元丰、元祐以前为初宋;由二元尽北宋为盛宋,王、苏、黄、陈、秦、晁、张具在焉,唐之李、杜、岑、高、龙标、右丞也;南渡茶山(曾几)、简斋(陈与义)、尤、萧、范、陆、杨为中宋,唐之韩、柳、元、白也;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以后为晚宋,谢皋羽(翱)、郑所南(思肖,《画兰》)辈,则如唐之有韩偓、司空图焉。此卷系初宋,西昆诸人,可比王、杨、卢、骆;苏、梅、欧阳,可方陈、杜、沈、宋。宋何以甚异于唐哉!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僖公、丁崖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父,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势极盛。欧阳公出焉,一变而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晚唐于是退舍。苏长公踵欧阳公而起,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古五言或三谢,独黄双井专尚少陵,秦、晁莫窥其藩。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惟吕居仁克肖陈后山,弃所学学黄双井,黄致广大,陈极精微,天下诗人北面矣。立为江西派之说者,铨取或不尽然,胡致堂诋之。乃后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来,尤、范、杨、陆、萧其尤也。道学宗师,于书无所不通,于文无所不能,而高古清劲,尽扫余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厌江西,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旧晚唐体,非始于此四人也。
宋初三体
王禹偁《对雪》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王禹偁《十月二十日作》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再泛吴江》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慧崇: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寇准: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