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遥(  ) (2)断鸿(  ) (3)玉(  )
(4)螺(  )  (5)堪(  )  (6)英雄泪(  )
(7)舞歌台(  )    (8)封狼居(  )
(9)狸祠(  )
答案 (1)cén (2)hónɡ (3)zān (4)jì (5)kuài (6)wèn (7)xiè (8)xū (9)bì
2.古今异义
(1)元嘉草草
古义: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
(2)赢得仓皇北顾
古义: 
今义:博得,获得。
答案 (1)草率马虎。(2)落得。
3.一词多义
(1)会
(2)顾
(3)望
答案 (1)动词,理解、领会 动词,聚会 副词,一定 动词,正赶上 (2)动词,看、望 副词,不过、只是 动词,考虑 动词,看望、拜访 (3)动词,远看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动词,盼望 名词,名望、声望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无人会,登临意 爱国之情 金戈铁马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2.下列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大段写景,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
B.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献愁供恨”属于移情及物的手法。
C.“栏杆拍遍”是指词人无心欣赏眼前美景,内心寂寞空虚,“拍遍”栏杆是词人下意识的动作。
D.“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假想自己功业无成,有何面目去见像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E.最后三句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且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呼应。
答案 CD
解析 C项,“栏杆拍遍”指词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表明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D项,辛弃疾为许汜设想。
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该词写于词人66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时,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怀古”。
B.词人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题为“怀古”意在尽情讴歌古人的丰功伟绩。
C.“斜阳”二句就眼前具体的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说明刘裕的时代也在风吹雨打中过去了。
D.词人倾慕孙权、刘裕、刘义隆那样的人物,同时感慨南宋集团中没有征战南北屡建奇功的英雄。
E.词人虽已年迈,但复国的雄心壮志不减,词里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忧虑,意在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
答案 BD
解析 B项,实际是借古喻今,规劝执政者吸取教训,谨慎用兵。D项,刘义隆不属于词人倾慕的人,词中有“赢得仓皇北顾”的句子。
一、基础检测
1.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多情应笑我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 A
解析 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C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  际:边际
B.鲈鱼堪  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  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否  饭:饭量
答案 D
解析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大江东去,浪淘尽
答案 B
解析 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4.下列词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 B
解析 B项是比喻,把激起的浪花比作千万堆白雪,其他三项是借代。A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C项,“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D项,“烽火”代指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二、精段鉴赏
(一)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5~6题。
辛弃疾的词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5.下列有关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中第一句用叙述的方式交代了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水与天相接,显得水面辽远,秋意无边。
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反复端详手中的宝刀,二是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报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答案 D
解析 作者引用几个典故是想说明自己虽然思念故乡,但不会像张翰、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作者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表现了作者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6.“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寓情。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难觅。作
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解析 解答此类题,必须从“情”和“景”的角度作出赏析,首先分析“景”呈现的画面,然后用词作中用到的具体手法来“析情”。本题这三句作者通过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故土难收、知音难觅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