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著名作家刘墉教你如何写作(一)
家有上学的熊孩子,作文总是写不好,怎么办?来看看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是如何教自己孩子写作的。
全文共分为四个阶段,本篇写来说说第一个阶段:
一,写作五要素:
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或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
我是一个很喜欢学的人,当我年轻在电视台作记者的时候,还是用胶片film拍新闻,每次摄影记者拍的时候,我都会问他用什么“光圈”,时间久了,我自己也能判断,甚至能拍了。这样作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摄影记者没空的时候,我可以自己上场。譬如有一次采访某监狱,典狱长在采访前先请大家吃饭喝酒,所有的摄影记者都醉倒了,我因为哮喘,不能喝酒,结果别人不能拍,我拍,跑了个大独家。还有个好处是,我可以按照写稿子的方式拍片,使画面跟写出来的内容一致。譬如去采访某大会,我先拍会场外的建筑,再进去拍大全景,再拍
主持人说话的特写,再拍贵宾和全场。至于新闻稿则写:某某会议几点钟在什么地方举行,由谁主持,到了哪些人,会议内容如何,以及什么时候结束。
忠诚度我说这些,是要谈谈写作的五个“w”,也就是who,where,why,when和what。前面那短短几句话,已经包含了人事地时物这五大元素,那不仅是学新闻的人一定要遵守的,而且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写作上。举个例子,今天老师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你以“芭蕉”为题,作个“短讲”,而且连一分钟都不让你准备,立刻要你开口,你能说得好吗?还是结结巴巴,才说几句就停住,因为“想不出有什么好讲的”?如果你是后者,我建议你试着用那五大元素去想想看,很可能就不难了。
举个例子,写“芭蕉”这个题目。你可以想…
“人”是你和你父亲。“地”是窗前。“事”是种芭蕉。“时”是种的时间和不同的季节。“物”是芭蕉。
于是,你可以说:
“今年春天,父亲在窗前种了一棵芭蕉,没几个月,就长得高过了窗子。大大的芭蕉叶,逆
光看去,绿得像是翠玉;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叶子上,滴滴答答,疏疏密密,那节奏真美得像音乐。但是秋天,才冷了几天,芭蕉的叶子就一一变黄,先是黄得艷,好像枫叶一般,接着则成了焦黑的颜。爸爸说,‘一叶生,一叶焦’,那枯了的叶子就像烧焦的一般,所以称为‘蕉’……
我说芭蕉枯了怎么办呢?眼看这芭蕉就要死了啊。父亲则指着树根说‘别操心!你瞧,这下面不是已经有小苗长出来了吗!老的还没走,小的已经生了,这芭蕉就像人哪……’”
回头看看这篇东西,不是把“人地事时物”全放下去了吗?再加上彩和声音,画面就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好!现在让我们再以“大雁”为对象,把“人地事时物”和“声”放下去,作个短文,并且假设──
“人物”是“我”。“地”是“湖上”。“事”是“大雁来了”。“时”是“季节的变化”。“物”是“大雁”。
你几乎只要按照顺序,就能组合出一句话:
“我看到湖上飞来许多大雁,就知道冬天要来了。”
章鱼哥怎么画
如果再加上一些想像﹑声音和彩,则变得更丰富──
夜里听见窗外传来嘎嘎嘎嘎的叫声。早上推开窗,发现原来空空荡荡的湖面,一下子多了好多大雁,它们夏天的时候飞到北方繁殖;夏天过去,小雁长大了,天也变寒了,就一起再飞往南方过冬。
这里的湖,是它们过境的地方,只会待上两三个礼拜,它们就要再一次地远行。所以每年我只要看湖上大雁的来来去去,就能知道春天来了、秋天到了。
我最爱看黄昏时雁在天空练习飞翔,牠们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彼此呼应着‘要跟上哟!别飞丢了哟!’于是我猜,很可能是雁爸爸雁妈妈在叮嘱孩子,孩子又回答爸爸妈妈‘放心!我会小心的。’
手绘电视墙图片我更爱看夕阳中雁降落,牠们早早就开始不再振翅,慢慢向下滑翔,落到水面的剎那,又把翅膀高高抬起,啪啪猛拍。接着水上激起一片波纹,斜斜地映着晚霞,闪出点点金光……”
不是简简单单,无论你用写的、用说的,都能引人入胜吗?
剖腹产后护理
为什么?因为首先你没有忽略“人、地、事、时、物”,又用大雁的叫声、振翅、滑翔、波光和晚霞,使画面变得生动。
脖子后面酸痛所以写文章不难,人家叫你即席致词也不难,只要你依照那个路线思想下去,就不会差太多。
“人、地、事、时、物”,这是记者写新闻稿时,必须列入的内容。一个粗心的记者很可能写了一大篇运动会的报导,记录了一堆得奖名单,却因为忘了写那运动会的地点,成为败笔。一个展览的新闻,把展品介绍得天花乱坠,但是如果忘了写展览日期和开放时间,也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或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
看完第一章,你还觉得写作有多困难吗?
公主画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