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郭沫若诗两首 课文原文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缥缈(      )(      ):                                     
2、笼罩(      ):                                             
3、鲛人(      ):                                             
4、疏星(      ):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灯处处照长街      D、窗明几净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灯笼”的正确解释是(    )
A、街灯        B、流星         C、天上的明星        D、以上三者都是
3、下列各项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 缥缈的空中              B、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C、漏出了/ 几点/ 疏星              D、怕/ 会有鲛人/ 在岸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B、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趣。
C、若把句中逗号去掉,两句的意思都没有改变,语句也都通顺。
D、这两个逗号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与读者指望着星空交流的情态。
三、填空题。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代表作有诗集《        》、《        》,话剧《        》。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        和        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        和对理想生活的        ,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训练二
一、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节中,诗人用          )、             )     、     郭沫若诗          )  、               )  、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               
                                                                
                                                                     
                                                                 
1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答: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4年起,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初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战争中,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1927年3月写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其反革命阴谋.同年8月
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成为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皖南事变前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4年3月,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同志的赞扬.解放战争时期,勇敢地站在民主斗争的前列,领导了文化界同国民党统治者的斗争.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选自《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二、关于诗集《女神》和《星空》的比较(孙党伯)
1.总之,《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近代劳工的期望,依然闪烁着反抗的创造的火花;但就大多数诗篇来说,失望感伤的情绪却占据着主导地位.渴望祖国新生的理想,变成了忧国忧民的悲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反抗现实的精神,变成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高蹈;消极的否定代替了积极的破坏和创造;悲观的彩胜过了乐观的彩,力的诗歌变为旧的诗歌了.在《女神》里,诗人歌颂“一切革命的匪徒”,如今却赞美遁世的伯夷叔齐.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心灵的历程;而《星空》所表现出的失望、彷徨和苦闷也是当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
2.从艺术形式看,《星空》的大部分诗篇都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和谐的韵调,鲜明的形象,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恰如诗人所说,技巧确实要比《女神》的有些诗“高明一些”.
(摘自《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三、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林林)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
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他到了自己的心灵对应物——夜空.
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好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波翻浪涌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三叶集》)当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联系,郭沫若以新的灵感方式改变了自己视觉感应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经大大偏离了古代作家的视觉常规.他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夜空引诱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审美化的态度与无限的宇宙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节奏中,既有“鼓舞调”,也有“沉静调”(《论节奏》).他的《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在他笔下,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许变换!/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就在写作《天上的街市》的半个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达夫
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洁净”的诗的世界,呈现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洁净”的想像世界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