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四军北撤的背景及澉浦战斗
                    陈晓光
南方新四军北撤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进行的。19458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都是一片要求和平的呼声。在国内,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大张旗鼓地欢庆抗战胜利,各种众团体和民主党派都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国际上,随着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美国、英国与苏联在中国问题上已达成某种妥协,希望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停止内争。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企图发动大规模内战的条件并没有成熟,于是他在814日、20日、23日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估计不会亲自到重庆来,这样,他就可以把“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发动内战借口。
828日,、周恩来等乘专机抵达重庆(见图一、图二),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
他派出王世杰、张、张治中、邵力子来谈,却拿不出具体方案来。而我党拿出了十一项提要,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武装;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一直到98日,国民党代表根据94日蒋介石亲拟的《谈判要点》,对中共代表作了书面答复,表示接受中共的和平建国倡议、承认党派合法平等、结束党治等,但对于解放区政权作为合法地方政府却坚决不同意,对中共军队编组问题也要作种种限制。所以只能继续谈。
为了使谈判能够获得进展,中共代表团在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问题上做了多次让步:例如,在国民政府承认解放区政权合法的前提下,可以重新举行人民普选,选出的各级政府由国民政府加委;在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的原则下,愿意将中共军队按照与国民党军队1:6的比例,缩编为24个师或至少20个师,愿意把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除豫北)8个解放区的部队撤退到苏北、皖北等地区。其实在9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就已经分别向南方8个解放区的新四军发出了北撤的命令,充分体现了我党和平建国的诚意。
可是国民党政府代表在“政令军令必须统一”的借口下,不顾现状,无理要求中共“放弃地盘,交出军队”,为了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压中共就范,在829日到1010日的谈判期间,
蒋介石除了加速运兵外,还命令粤、苏、浙、皖、鲁、晋、绥、察等省的国民党军队向中共军队发动进攻,甚至对那些正在主动北撤的新四军部队也不放过,实施“堵截包围、就地围歼”的策略,蓄意挑起战火,其中就包括对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二旅与五支队发动的澉浦战斗。
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1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全军奋起抗击,挫败国民党军队的进犯。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我晋冀鲁豫军区实施上党战役,一举歼灭入侵的阎锡山部3万余人,击毙国民党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抓获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给国民党政府极大的震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了,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同样也得不到。10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与蒋介石还合影留念(见图三),共同举杯祝贺(图四)。协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方针,同意实现政治民主化,推行自治,实行自下而上的普选等,就是解放区的政权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和军队整编问题并没有解决。以上就是南方新四军北撤的背景情况。
先简单谈谈苏浙军区在1945113日成立后,浙东游击纵队,即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的一些
情况:第二纵队的司令员是何克希(见图五),政委是谭启龙(见图六)政治部主任是张文碧(见图七)。19452月到6月,正当第134纵队在天目山地区进行3次反顽自卫战,取得击退数万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歼灭近万顽军的胜利时,浙东游击纵队,即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在这段时间正在浙东四明山地区击退国民党顽军10个团的进攻,并解放了上虞县城,为此还收到了苏浙军区的传令嘉奖。
下面就谈澉浦突围战的一些情况,分五个小段:
一、紧急北撤
向南方
815日抗战胜利后,浙东游击纵队,即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根据苏浙军区的命令,向盘踞在浙东地区的日伪据点分路进军,把主力结集在宁波城外,正准备攻取这个浙东沿海的大城市时。922日,政委谭启龙、司令员何克希突然收到了新四军军部传来了“放弃浙东,全军北撤,浙东纵队务须于7天内将全体人员撤离浙江”的命令。当时浙东游击纵队除去伤病员和留下坚持斗争的人员外,还有15000人,纵队从930日开始分批北撤。由于浙东根据地远离苏北老根据地(见图八),面临杭州湾和长江的阻隔,又受到沪宁、沪杭铁路线的封锁,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的途中围堵,纵队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政委谭启龙率领区党委、纵队
机关先从慈溪古窑浦下船,副司令张翼翔率领四支队随后跟上;二路由司令员何克希率领五支队、上虞自卫大队和张俊升起义的二旅从余姚临山北渡;三路由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率领三支队、金萧支队完成掩护任务后才走。
一路和三路都比较顺利,就是二路在澉浦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险,这就是新四军战史上著名的“澉浦战斗”(见图九)。103日,结集在余姚临山的何司令接到了担任先头部队的二旅的电报,知道了他们在黄湾遭到国民党军队骚扰,已转移到澉浦。何司令就决定率领部队到澉浦与二旅会合。澉浦(见图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势十分险要。是浙江海盐县的重要集镇,始建于唐代,宋朝时开港对外贸易,明朝时为防倭寇骚扰,戚家军曾在此驻扎,成为古代军港。
二、情况突变
104日上午8时,何克希的船队经过一夜的航行,陆续到达澉浦东门外青山海滩。指挥船刚登陆,就听到了几声清脆的声,何司令立即带领随从人员30多人率先向澉浦城大步急进,一路赶到城里也未见二旅的踪迹。何司令立即在十字街口摊开军用地图研究,突然,一小股国民党军队进入西门和北门,并向我军扫射。何司令立即下令回击,30多人面对100多人,
情况紧急,幸好又有2个连的战士赶到,主动配合作战,击退了敌人,迅速关上城门,占领了澉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