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之关于赫尔备忘录
一.日美开战的原因
可是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我曾在某历史论坛看见大伙就这个问题讨论得不亦乐乎,分析日美的军力,战术,当时的国际战局等等,以求为日本人一个理由。当实在不出的时候,就以一句日本人一定是疯了来总结。
一个历史论坛尚且如此,看来我们中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赫尔备忘录》(Hull Note)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美国发表了《赫尔备忘录》。
1941年11月26日,美国发表了《赫尔备忘录》,这个备忘录的内容大约是这样的: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满洲,法属印度支那,放弃在当地的所有一切权益。并退出日德意联盟。
日本国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这些要求绝对不能接受,于是在12月7日发生了著名的偷袭珍珠港。
二.赫尔备忘录的前因后果
那么我们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美国为什么会提出《赫尔备忘录》呢?
当然这有着各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赫尔备忘录》出台的背景和经过。
要知道日本侵略中国,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而到1941年为止,这些石油几乎全部是美国提供的。
美国一直希望和日本修好,只为了不要在太平洋上面对一个不算太弱的对手,所以事实上美国一直在对蒋介石政权施加压力,在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的同时,要求蒋承认满洲国的独立,和汪精卫政权合并,以换取美日交好。
可是1941年,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美国人一方面为了维护法国人的利益,一方面唯恐日本在太平洋坐大,在8月份开始实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美国人实施石油禁运这件事上是否有中国的外交努力我很难查到了,我想应该是有一点的吧,不过这种猜测之词这里暂且不提。
向南方 话说美国既然断了石油供应,日本当然立刻慌了手脚。他们立即决定和美国谈判,研究之下,于11月1日首先提出了一个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 中日成立和平条约之后两年之内从中国撤军。
2 中日战争解决之后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军。
3 承认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无差别待遇。
4 美国不得干涉日德意三国的联盟。
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甲案。日本驻美国的外交官传回消息,认为美国不太会接受这个提案,于是他们赶快进行修正,再加上了一些让步:
1 只要美国能够保证日本在法属印度支那的利益,并解除对日本资产的冻结以及恢复对日本石油的输送,日本将立即从南部法属印度支那撤军。
2 等到中日战争解决之后,日本将从法属印度支那全线撤军。
这个议案在11月7日提出,后来被称为乙案。
在内部,日本人决定这个乙案将是最终的底线,万一美国人不接受,那就不惜开战。
然后我们来看看美国,根据前几年美国公开的外交档案,罗斯福总统已经通过间谍和破译密码的方式了解到这个乙案是日本的底线。由于他依然不想和日本开战,所以决定妥协。
他要求当时的国务卿赫尔以日本的乙案为基础制作一个妥协案,于是在11月22日,这个妥协案出台了。内容主要是这样的:只要日本不再向南方推进,美国将缓和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并不干涉中日之间的战争。但是,此议案的有效期为三个月,期限过后要进行重新协商。
之所以加上三个月的期限,是因为美国尚看不清欧洲战局,无法决定对日政策。
11月22日当天,中国驻美国大使得到了这个妥协案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中
国驻美大使正是鼎鼎大名的胡适。
中国当时正为美国对日本禁运石油而缓了一口气,现在得到这个消息当然是晴天霹雳。胡适立刻发电报给蒋介石,得到蒋的指示:决不能让美国对日本妥协,这意味着中国完了!
一方面,蒋介石如洪水般地向美国发送电报反对此事,另一方面,胡适也在11月24日和赫尔的单独会面中严正抗议。
他这样说:“美国打算向日本卖石油吗!你每向日本卖出一滴石油,中国的将士们就将流一加仑的鲜血!!”说得多好啊,可惜的是这段话现在只能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文件里到,在中国反而几乎没有人知道。
然而美国人根本不买账。11月25日,赫尔和阁僚开会,确定了将宣布这个妥协案,同时也向蒋介石发了不少回电进行解释,希望蒋也能对日本妥协。
日本方面同样通过解读密码了解到了这一切,于是他们心中大定,不再进行多余的外交交涉,坐等好结局了。但他们没有想到蒋介石在最后关头还有办法扭转乾坤。
蒋介石几乎已经绝望了,但他想到了最后一招。
这一天,蒋介石发送电报给了英国的首相丘吉尔。电报里说:“如果美国和日本结成妥协案,那么中国的军民抵抗也将会因为失望而崩溃。以后即使再有更多的援助也不会有用,中国人民将对你们所说的国际信义失去信心。”
在此之前,蒋介石从没有见过丘吉尔。如果不是局面危急,恐怕他不会走这步棋,可以说这是最后的抵抗。
但这是一步好棋。当时英国正在德国的攻击下苦苦挣扎,而美国尚没有加入欧洲的战局。对于英国来说,美国如果和德国的盟友日本决裂,那么和德国决裂的可能性也将大增,所以英国应该是中国的一个可靠盟国。
11月25日晚上,邱吉尔给罗斯福发了一封电报:“如果中国被摧毁,那么我们所面临的威胁也将大增。英国希望美国在决定政策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立场。”
11月25日晚上到26日早上的这十多个小时里,罗斯福和美国白宫是怎么度过的不得而知,但在11月26日,赫尔接见了日本的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交给了他们一份和24小时前的妥协案截然相反的文件,这就是《赫尔备忘录》。美国有学者也称之为《11月26日美国案》。
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无条件撤军。
美国和日本必须只承认中国的重庆政府。
这是蒋介石政府在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在大约10天以后,日美开战了。
三.为什么《赫尔备忘录》被遗忘
中国为什么不提《赫尔备忘录》?这个原因比较简单。这里面主要是国民党政府的活动,不符合国民党不抗日的宣传基调了。
但事实上不只中国,连美国,台湾,日本也在很长时间内不再提起这件事。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二战后美日台一体的战略格局,所以台湾和日本不提的原因也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因为美国人不想提。
那为什么美国人会不想提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个表面上的原因是为了东京审判。二战中和二战后美国刻意渲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试图把日本塑造成一个背信弃义的国家。(这和他们之前对付伊拉克的行为差不多。)而为了防止日本人尚有辩驳的余地,美国就刻意遗忘《赫尔备忘录》,以便人们认为日本是无端发动攻击。
这似乎是主流的看法,但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和苏联有关。
在解释这一点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赫尔备忘录》的提出过程。
我已经说了,11月25日晚到11月26日只有短短十多小时,这点时间要让美国人凭空变一个内容翔实的《赫尔备忘录》来,也实在颇有一些难度。(注意,之前我摘在这个帖子内的只是《赫尔备忘录》中一小部分对中国来说很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文件很长)
事实是,美国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在国务卿赫尔的妥协案之外,另由财长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起草了一份对中国有利的文件。在11月25日晚罗斯福改变主意后,马上就让赫尔以摩根索的草案为基础稍作修改,成为了正式发表的《赫尔备忘录》。
而摩根索的这份草案,是由当时的财务次官哈利·怀特(Harry White)全权负责起草的。
好了,然后回过头来看看二战之后的国际和美国形势。首先是开始了美苏冷战,其次,美国国内出现了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就是一股反赤浪潮,当时美国国内检举揭发出了许多苏联的间谍。无数共产党人被迫害,也有无数不是共产党的人士被认作共产党或者苏联间谍被害。
而上面说到的事实上起草《赫尔备忘录》的哈利·怀特,在1948年被指认为苏联的间谍。
这一指控是否属实我不知道,哈利·怀特在受到指控后不久服毒自尽。或许这成了一个悬案,或许美国政府不想公布真相。据说在苏联解体后发现的克格勃资料里到了怀特确属间谍的证据,但我暂时没有到可靠的文件证明这一点。
反正,在此后出现了《赫尔备忘录》是苏联的阴谋的说法。对于美国来说,一则大失颜面,一则又已和中国交恶(中国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已经和蒋介石政权不合,当然和政权更不合),所以更是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在近代史上占据重要一页的《赫尔备忘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