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名人故事——深明佛里孝亲笃行恬淡持躬慈悲济世
李士谦。性孝。母忧服阕。舍宅为伽蓝。毕志不仕。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家富于财。躬处节俭。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哄讼。士谦出财补其少者。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成善士。见盗刈其禾黍。默而避之。出榖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榖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他年又大饥。谦罄家资为糜粥。赖以全活者万计。至春又出粮种。给贫乏。赵郡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李参军遗惠也。尝有客不信佛家报应之义。以为外典无闻焉。谦喻之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耶。佛经云。轮转五道。无复穷已。此则贾谊所谓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东。贤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鲧为黄熊。杜宇为鶗。褒君为龙。牛哀为兽。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黄母为鼋。宣武为龟。邓哀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乌。书生为蛇。羊祜前身李家之子。此非佛家变受异形之谓耶。客曰。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作。木岂有心乎。客问三教优劣。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不能难。卒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李士谦传)
李士谦隋朝平棘人,家居赵郡(今山东省)字子约,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十二岁时,魏广平王,征召为参军。北齐时屡次征召,都不就任。深明佛理,善于谈论玄理。其母去世,守丧三年,期满除服,便捐舍屋宅为佛寺,立志毕生不为官,自己因感念年幼而孤,受持五戒,未曾饮酒食肉,口中从不说杀害生灵的言语。家中富有,自己生活却非常简朴,而以资财赈济施舍,为自己应尽之义务;州郡乡里,凡有丧事,家贫无力埋葬的,都随其缺乏,供给救济。邻里有兄弟分家,因财产分不均而打官司,士谦便出钱财,补足双方而息事,兄弟惭愧感动,互相推让,结果都成为一乡善士。有时发现小偷在割他成熟的稻谷,士谦不但不去制止,反而默默避开。经常又出谷米数千石,借给乡人,遇年景饥荒,五谷不熟,债务人无法还债,都来道歉,士谦说:我家谷米有余,本来就准备用于赈灾救济的,岂是为自己求获利益的呢?于是召集所有债务人,设酒席聚会,当众将借据焚毁并说:债已了结,请诸位不必挂念。
经过数年,又逢天旱饥荒,士谦尽将家中所存粟米做糜粥,赈济饥荒,由此得以保全生命的乡民,数以万计。到了春天,又以谷种,赠给贫穷农人播种,赵郡百姓,沾受恩德者,都抚慰着子孙说:我们能有今日,都是李参军赐给我们的恩惠,愿我子孙,永远铭记,设法报答。
当时曾经有客,不信因果报应,认为古来各家学说,从未申述,不足采信,特来问难于李士谦,士谦比喻说明:儒家有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之说,史上皆有事实可考,岂不是善恶吉凶因果报应的明证呢?佛经所说的众生轮转五道,无有穷止,这就是汉朝贾谊所说的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的道理,佛法尚未传入中国,古圣贤哲,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
至于历史上尧舜时,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周末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褒君变为龙,春秋时鲁人牛哀转化成走兽,彭生死后变豕,汉朝如意变犬,又有黄母变鼋,宣武为龟,邓哀转生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鸟,书生为蛇,以及晋羊祜前身,为李家儿子。这些历史记载,班班可考,岂不是佛家五道轮回转生,变受异形的证据吗?客又问:那有松柏树,后身变为云栎树呢?士谦说:这是无意义的论辩,变化由心所作,树木那有心思呢?客再问:三教,优劣如何?士谦说:佛教如日,道教如月,儒教如星,三教并行,照耀世间,故应广行三教,昌明于世,以济世救民,才是天下苍生之福。客终不能难为士谦,拜辞而去。
士谦享年六十六岁逝世,赵郡士女,听到消息,无不痛惜流涕,都说:为什么我们不死,
佛经经典而让李参军死呢?参加丧祭会葬的人士,多达一万多人,又为士谦树立石碑于墓,永垂纪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