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2.3使至塞上
第一篇:中考古诗词赏析-2.3使至塞上
2.3 使至塞上
王维
一、赏析:
1、本诗叙事和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2、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①“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状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状落日之低,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关键字)②这两句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意境开阔鲜明,气势雄浑。③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讲究景物的画面感。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开阔,层次分明,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
4、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很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景物的挺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受。
5、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长长的河流。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二、默写:
1、诗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2、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①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②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
答案:
(一)1、大漠 秋天 征蓬 归雁 孤烟 长河 落日 塞外风光
2、塞上秋景 征蓬 归雁 世浮沉之感 乡思之愁
3、①“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状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状落日之低,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关键字)②这两句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意境开阔鲜明,气势雄浑。③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讲究景物的画
面感。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开阔,层次分明,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
4、“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景物的挺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受。
5、B
6、C(“长河”指黄河。)
(二)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二篇:使至塞上赏析
雄奇瑰丽,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的惊异之感; “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篇:《使至塞上》赏析知识点
使至塞上
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⒈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⒉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可知。
3.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
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4.赏析: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古诗中常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照应。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形容生气的两字词语
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
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