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踏青节、挑菜节、迎富、打落挂钱、龙抬头……)
二月二,各地风俗
【踏青节】
古代成都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挑菜节】
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清 唐孙华 《息庐》诗之四:“微雨乍迎挑菜节,淡晴已近放梅天。”
【迎富】
俗以正月二十九日送穷,二月二日为迎富。是日迎祭富神以求富裕。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二月》“ 巢 人乞子以得富”注:“昔 巢氏 时,二月二乞得人子归养之,家便大富。后以此日出野曰採蓬兹,向门前以祭之,云迎富。”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 秦 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大凡月尽为穷,月新为富,每月皆然,而聊以岁首举行之故,
正月晦送穷,而二月二日迎富也。”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迎富》:“今人但知送穷,不知迎富亦有故事。 魏华父 有《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故事》诗:‘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此 蜀中 旧俗,不知今尚行之否。
【打落挂钱】
北京 旧俗于农历年初一在门首窗前贴挂钱,至二月二日打落弃去。挂钱用长尺许、宽四五寸的红或黄棉纸做成,上雕镂钱形花纹或吉祥文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市卖》:“腊月朔,街前卖粥果者成市……初十外则卖卫画、门神、掛钱、金银箔。”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挂千》:“掛千者,用吉祥语鐫於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餘者,曰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门上的春联依然红艳,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
略·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餘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亦作“ 龙抬头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
【占鳌头】
旧俗夏历二月二日儿童入学之吉利语。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撎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
【食龙须面、龙鳞饼】
农历二月二日所食之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綫,恐伤龙目也。”
【薰虫】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粧,各家用黍麪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麪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麪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
诗选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汇评
二月二 龙抬头《唐诗评选》
何所不如杜陵!世人悠悠,不足齿。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看他“无赖”、“有情”上加“各”字、“俱”字,犹言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也(“花须柳眼”一联下)。
《义门读书记》
两路相形,夹写出忆归精神,合通首反复咀咏之,其情味自出。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所谓“《国风》好而不淫”也。同一江上行也,耳目所接,万物皆爽,不免引动归思。及忆归不得,则江上滩声顿有凄凄风雨之意。笔墨至此,字字化工。
《载酒园诗话》
全篇俱摹仿少陵,然在集中殊不见佳。
《玉谿生诗意》
偶行江上,日暖闻笙,花柳蜂蝶,皆呈春,独客游万里,从军数载,睹此春光,能不怀乡?故嘱令今夜新滩莫作风雨之声,令人思家不寐也。
《贞一斋诗说》
拗体律诗亦有古近之别。如老杜《玉山草堂》一派,黄山谷纯用此体,竟用古体音节,但式样仍是律耳。如义山《二月二日》等类,许丁卯最善此种,每首有一定章法,每句有一定字法,乃拗体中另自成律,不许凌乱下笔。
《唐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