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流量有关的作文
篇1:
随着网络发展,自媒体逐渐成了舆论主流。于是,谎言铺天盖地出现,也难以管制。让散布同情心谣言的人过家家去吧,只要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
如何脱离谣言,不至于受骗,根本上就要增长自己的见识,明白事理,不盲从。曾经有人统计过,在自媒体中,赵本山一年能“死”8次,成龙一年能“死”十多次。死因可谓扑朔迷离,令人为之动情。正因为这些煽动他人情绪的“事件”,导致不明所以的旁观者信以为真。甚至摇身一变,成了传播者之一。
我认为,谣言的始作俑者一定心怀叵测,由公安机关拖去处理即可。我们要做的便是不要上当受骗。但不被欺骗又何其困难。苏东坡被贬海南时,连他最好的朋友都听信了他已去世的谣言。当我们面对标题为“震惊!竟然是……”“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的标题,不用多想,一定是虚假信息,这种悬念纯粹是为了赚取流量。新闻标题,以吸人眼球为主,而不是设置悬念。
谎言制造者又极其狡猾,会抓住社会热点与人们心理敏感的弱点进行攻击。食品安全便是近来的热点,他们便会疯狂传播“某某某东西,竟含有致癌物,你每天都在吃!”诸如此类的文章,内容不必多说,一定毫无依据或捏造数据欺骗民众。我曾见过最可笑的谣言是“一氧化二氢化合物,常温下为无液体……可用于重工业,而你每天都在吃”思来想去,因为我知道一氧化二氢就是水才觉得可笑,然而未受教育的老人会不会信以为真?
身在信息爆炸的庐山中,信息泥沙俱下,绿水蓝天难以辨明。为了识得庐山真面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长知识,多读书,多看人民日报而不是某短视频APP或某吧。只要站得够高,即使身在庐山,那也只是脚在庐山,头却已经在庐山之上了,横看侧看,峰就是峰,岭就是岭了。其次,做一名理智的旁观者,有时候作为一名吃瓜众,看这人耍耍猴戏,也蛮有意思。旁观者不一定就是漠视,而是理智地等待真相浮出水面后才一针见血,揭穿诡计。最后,提醒父母亲朋好友谨防受骗,毕竟骗术高明,难以估量。万一父母受到情绪感染,头脑一热,轻击转发,危害随之蔓延可不好。这时及时出手最妙。
只愿身在庐山,识得泥沙俱下的真面目。告诫过路人,不至于混入其中。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么谣言便一去不复返,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了。
篇2:网络谣言的危害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阅读成了一大抢眼的亮点。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人们不用再和从前一样赶着时间去图书馆搜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人们只需按动自己指尖下的键盘就能快速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边听着看好的音乐来制造气氛,边徜徉在阅读的快乐海洋,可以忘记一切,没有因自己囊中空空又或者是书店店员的催促极其丰富的资源在等着你。
但在阅读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网上的阅读大都无法细细品味,而只是浮于囫囵吞枣式的“扫视”,在这个高效率的社会,我们无法再静下心来如以前那样细细咀嚼文字的美妙。我们注重的只是信息本身的价值性,而并非升入思考一些文字的真正内涵,更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体悟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我们只是流于表面,顺着文字本身的思路进行思考,渐渐地我们失去对一些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的,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又似乎“夺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常听到有同学在交流说:自己的回家作业上有的问题答案是在网上查到的在面对一个个漂亮的对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没在网络的诱惑下,我们学会了“偷工减料”、“耍小聪明”满意与虚假繁荣过后又会是什么呢?
无法不承认,网络阅读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眼界,我们这一代比起我们上一代人确实有些“早熟”,就这一点,我认为网络阅读有其不可推脱的“责任”现在,我们阅读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很多同学不再带着厚厚的小说书,而是在网上下载小说,用mp4进行阅读,由于mp4体积之小,老师很难发现并制止。而对于那部分同学,由于缺少自控能力,又没有师长地教导,渐渐迷失了方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从大一点的方面讲,网上的信息无法确保是经过缜密筛选的。本人在浏览网页时时常发现有错别字的存在,而这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接受知识的中小学生而言,无疑会从一种视觉上的错误转变为一种知识性的严重错误,这种错误有时是不可逆转的。这种知识性的误导会造成我们在学习上的错误,使我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莫名其妙而令人费解的错误,而且一旦犯了,有时是非常难改变的从这一角度,我们在进行网络阅读时真的是应该小心了。
与我们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对于网络阅读大概更是频繁的,有不少教授反映。
篇3:
从砖头机变成现在多样化的智能机,人家也挺不容易。瞧——低头族又来啦!
“我的流量又没了,这个月怎么过啊!”这一定是很多低头族朋友的苦恼吧。
他们在车上,地铁上,大街上,沙发上,无时无刻不拿着手机。厂商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所以,就有了流量这要忍受的玩意儿。
或许,对于低头族来说,流量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没有了它,世界似乎就从此断了信号。
这难道不是手机带来的黑雾吗?
手机,可以把全世界都串起来,可想它的派头是有多大。于是,它自然而然地就溜进了学校,办公室,工厂以及各大商店。
要是每个人都停止了工作,地球或许就不转了。不过现在,似乎有点儿这样的趋势。还好,钱更重要,还能暂时压住手机的嚣张气焰。
但是,这玩意儿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儿了,流量,也成了大家心心念念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一个恶性循环——花钱包流量,用完了又去买。买了用,用了买。
而这些钱不探究它真正是进了谁的口袋,就表面上来看,它们全都进了游戏里面了。
游戏嘛,完了就完了,钱也这么不明不白地完成了;呢,花钱去交朋友,还尽是招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损友。
流量看似是手机的附赠品,实际上只是小钱钓大钱。而它的根源,还是手机本身。
手机闯进人们的生活,你不觉得再新鲜的空气里都有了辐射了吗?也倒不如说,生活处处都是隐形的高压线,随时都会“触电”。只是我们太麻木,已经感觉不到了。
这是一个黑洞,一批一批的人们往里跳,又有几个人能绕道而行?
而一旦下去了,就出不来了,只会越陷越深。
你感觉到的,是手机带给你的消遣;你感觉不到的,是生命的倒计时。
什么时候,你的视线离开手机,离开屏幕,请认真地看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