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校回忆优美的散文(通用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母校回忆优美的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母校回忆优美的散文 篇1
母校情结
今年的暑假,与朋友一起在家乡的小镇上散步。途经北山坡的时候,我的脚步停了下来,目光停留在阔别12年之久的带岭区第一中学。似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召唤着我“回来看看吧!看看那久违的母校。”
我沿着那坡路走上去,仿佛又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校门前的牌子已经换上了新装,比以前漂亮多了。曾经熟悉的教学楼,映入我的眼帘,容颜依旧,只是越发沧桑了许多。
那个不知让学生们跑过多少圈,留下多少足迹的操场,像是一位心胸宽广的老人。他笑着对我说:“你好!我认得你,那个跑下5000米而累倒的孩子,欢迎你!”;那个不知被我翻过多少次,使我跌倒又爬起来的双杠,依然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那里。还在向我炫耀它的坚强呢!;那条留下伙伴们欢声笑语的林荫小路在向我招手,还有那曾经亲手绘制过的宣传板在向我微笑。她们一起跟我打招呼:“你好,欢迎你!”我欣慰的对她们说“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将同你们一同肩负育人的职责!”
虽然我的母校没有重点校那么壮观,但在我的心里,它永远是最美的抹不去的记忆……
对母校回忆优美的散文 篇2
母校
母校,是沿着山路,翻过山岭那个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地方。背着母亲缝制的书包,在父亲的引领下来到梦想的天堂。跨进校门,一首歌在校园的上空飘荡,好听极了;一只篮球在操场上弹跳着,好玩极。
报了名,带着一丝胆怯、紧张和犹豫走进教室,母校是教室里一张张稚气的脸,是拉着母亲
的手、哭个不停,不愿妈妈离开的小女孩,是拖着两串长鼻涕、那个高高大大的赫然坐在前排、始终和善微笑的胖子。
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匆匆行走在山路上,母校是脖颈上随风飘摆的红领巾,是伙伴们一路的歌声、笑声。踏着清脆的铃声走进教室,母校是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几只粉笔,是高雅洁净的老师、穿红戴绿的同学,是书页间令人牵肠挂肚的作业,是教鞭的威严和命令。放学后,母校是深夜里的一盏红烛,是烛光下批改作业的身影。
走进母校,成长的生命里便有了希望,有了收获的喜悦。课堂上,母校是方方正正的黑板擦和纷纷扬扬的粉笔灰,是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和黑板上书写的规范清秀的字体,是课桌底下少有的窃窃私语和作业本里偶然的阴差阳错。提问了,母校是老师殷切的期待,是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手臂。被难住了,母校是老师一个巧妙的暗示,是接受辅导后的豁然开朗。翻开作业,面对一串串长长的对勾,母校便是红的线条,是衍生百分的喜悦。进步了,母校是获得表扬时荡漾在脸上得意的神情;调皮了,是老师严厉的目光和手中虚晃的教鞭。母校啊,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道多解的习题,是英语老师垂到腰际的粗辫子,是数学老师思索时在走廊上来回踱着的方步。考试了,母校是一张张试卷,是老师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陷阱”。考
好了,母校是捧在手中的奖状和写在脸上的笑容;失败了,母校是试卷上的串串批语,是走廊上的谆谆告诫。
走进母校,成长的生命里便有了温情的童趣,有了多彩的童年。课堂上,母校是同桌脸上一对甜甜的酒窝,是掩藏在日记本中一个庞大的秘密;是炎炎夏天从窗外吹进的阵阵凉风,是一只突然闯进教室、同学们举目搜寻的麻雀。下课后,同学们奔出教室,母校是晃晃悠悠的秋千架,是蹦蹦跳跳的乒乓球,是跳皮筋的女同学脑后摆动的马尾辫,是高抱单腿,跳着斗鸡的男同学。晨练时,母校是师生和谐的节拍,是同场竞技时友好的比拼。节日里,母校是文艺演练的节目,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场优美的舞蹈;是一场球赛、一方呐喊助威的拉拉队。留校了,母校是学校升腾的缕缕炊烟,是饭桌上老师夹到碗里的可口菜肴。生病了,母校是老师抚在额头的暖暖的手心,是同学递上的一杯热茶,是病好后老师补课、辅导时弯曲的身影。
母校是父老乡亲梦中的地方,犁耙为之水响,镰锄为之忙碌。同伴们在山道上来来去去,肩背上的书包渐渐厚实,生命的彩渐渐丰富。母校实现着父辈的重托。
母校又是人生旅途的一道驿站。照毕业相时,母校是老师帮着抻平的衣领,是毕业合影里的
雄心壮志, 是分散多年后突然相聚时的喜悦和深深的依恋。嫩绿的青春从这里开始,母校是留在校园里的一个个踏实的脚印,是曾经的闻鸡起舞和悬梁刺股。学子从这里扬帆起航,成功了,母校是一个熟悉的电话,是一声亲切的祝贺;失败了,母校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安慰和满怀信心的期待;困惑了,母校是一张释怀的信笺,一道人生难解的答案。
人生漫漫,母校相伴永远。
谢谢我的母校。
对母校回忆优美的散文 篇3
再见了母校母校记忆
无论何时、何地,在干什么,我都不会忘记故乡,不会忘记那些山,那些水和那些人
不会忘记我的母校-----天河坪小学。
在天河坪小学虽说只度过了两年时间,但那实在是一段幸福、愉快的时光。
天河坪小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期的产物,所谓学校也只不过有一栋水泥教学楼,剩下的两栋瓦屋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留下的,村里早就转包给附近一户农民了。天河坪小学是村里的单独教学点,所以校长老师只有一个人担任。因为是村小,所以教学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上课与下课基本上没什么区别,老师的教学方法通常是采取最人性化的方式。那种课堂很可能就是中国教育中的“开放式课堂”吧!
学校门前有两颗松树,风一吹便哗哗的作响,给学校制造了一种特别的声音。课桌上窗外的阳光射进来,把铅笔的影子拉的好长好长。老师板书的声音又是那样的亲脆,那一口半土半洋的普通话,回荡在教室里,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声。那是怎样的一种学习境界啊!在那么优越的环境里,我偏偏就读不进去书,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悲哀。也许童年时代的人都是这样吧,等美好的东西过去了才知道珍惜。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人把我在天河坪小学的两年时间也算作读书,这样一来,是不是把“读书”二字的本意冲淡了呢?读书既不是生活体验,也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说白了就是走走过场,学多学少,那只是家长们心理上的满足。毫不客气的说,我两年是一点儿知识也没学进去,说来不怕羞死,连学写自己的名字就学了好一阵子,我常常想到好笑,我那时候真笨
的就像一头驴一样,只知道埋头拉磨。不过话有说回来,我今天也不怎么聪明,大概是在乡村饱受泥土洗涤的缘故吧!聪明与不聪明,那只是字性的不同,我从来没想过要去争个明白。聪明也好,笨也罢,只要快乐就好。
虽然读书学习没占什么主导地位,但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是从肉皮风暴中走出来的。因为只有一位老师,所以课程也开得特别少,基本上只有语文和数学,而语文的上课时间又占了一大半。数学课算得上是娱乐之中的娱乐吧!因为数学对我来说总是难题,好不容易一节数学课也是从罚站中过来的。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数学课,任务是背加法口诀。要知道喊秧歌似得方法,什么时候背的下来(主要原因是没用心)。直到下课的时候也还没背完,放学后,其他同学都回家去了,但老师却故意把我留下来开小灶(继续背),和我一起的还有山哥,为了使我们快些背,老师又特地将我们带到那两棵松树下面站着读。那么凉爽的风,还有清新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背书简直是绝绝子。那时都流行一句话:有压力才有动力。今天看来,纯属鬼话。读者读者音量就降低了下来,再度声音便停止了。随着一声巨大的“快读”声音就再一次提高,这样反反复复进行了几个回合,老师似乎也有了些困意,见我们也不曾有会背的意思,于是简
单的交代了几句就把我们放了。放学后,我和山哥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潜伏”在了学校附近的草丛里。因为我和山哥有着同一个想法:“报复”一下这位老师。在确定老师真的离开学校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报复”计划。说是“报复”也只不过是调皮捣蛋的恶搞,我们首先将学校大门的门锁上,然后放掉了学校蓄水池的水。后果称不上严重,但性质也蛮恶劣的,回家后我没有敢讲述这冒险经历,山哥也没有。因为我们明白“纪检部门”(父母)怪罪下来,那后果甚是严重。在那以后的日子,我们心里害怕了好一阵子,那感觉很可能就是做逃犯的那种吧!
大概是在一个星期之后,我和山哥一起到了老师那里“自首”,原本会经历一阵暴风雨,但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所做的这一切,老师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给我们说了一摊子好话,出老师的办公室时,我们的眼睛竟有些发潮,从那以后我改变了许多,表现也令人吃惊起来。童时的快乐也并非建立在调皮捣蛋之上。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也许是命中注定吧!天河坪小学到底还是没能够撑下去,在素质教育迎来春天的时候。天河坪小学因为入学适龄儿童减少,所以被迫迁走,我算得上是学校的最后一批学生。从此以后天河坪结束了教育事业,天河坪小学这个名词似乎也消失了。
原来的天河坪小学,因为没有了以前的.用途,村委会转手卖给了村里的刚师傅,刚师傅在这里开起了一个小店铺,生意虽谈不上兴隆,但糊口度日子足够了。在那里似乎已经不学校的任何痕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