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
现代:
作者简介】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原文】
  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⑼如血。
  另版《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
这首词,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 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
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⑵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夕阳。
【译文】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现代诗歌赏析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鉴赏】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
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关上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1月15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的正确路线。19日,红军离开遵义。20日,翻越了娄山关,进军川南,计划与在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创立根据地。28日,根据的提议,红军发起了土城战役。由于情报失误,红军未能实现预期的作战目的。博古讥讽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的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再克娄山关,2月28日重占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两个师,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当日,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年1月
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全词不长,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像一幅出自大
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
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而且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说的“以下诸篇”是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调的灰暗的,天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此情此景,不要说作者,就连读者看到“马缔声碎,喇叭声咽”一句时也会变得心情沉郁。照一般的
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   
最后二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传递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天亮复
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