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试析《格林童话》中的原始文化
《格林童话》是19世纪儿童文学的经典文本,作品以彩斑斓的故事编织着德国黑森地区的民间传说,使《格林童话》直到今天仍然吸引着稚嫩的童心。一般来讲,童话是叙述儿童故事的文学模式,不论是《辞海》还是《中华儿童百科全书》,都将童话定义为想象性强、情节离奇曲折、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样式。然而,《格林童话》中很多故事明显违背了教育儿童成长的初衷。《格林童话》共215篇,其中,168篇就与原始森林文化有关;童话中很多食人场面使童年读者触目惊心,“妈妈杀了我,爸爸吃了我;妹妹玛丽亚捡起我的骨头,包在绢布里,放在杜松树下”(《杜松子树》)。古代北欧神话中巨人的形象也在童话中很常见,在《勇敢的小裁缝》中的两个巨人互相打斗,直到两败俱伤;还有《青蛙王子》里公主玩耍的黄金球,这些无不具有生殖崇拜的成分。实际上《格林童话》背叛了创作童话的特征,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立足民间,把人类童年的原始文化沉淀在文本之中,使得《格林童话》蕴含了一种最古老的文化解码。本文拟用原始文化的观点解读《格林童话》与远古神话的内在联系,旨在说明《格林童话》中大量的森林情结其实是神话中隐含的树神崇拜;凶杀食人的场面彰显着原始社会的生存现实;巨人原型与北欧神祗形成遥远的照应;还有童话中很多人物的行为仪式渗透着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
一、《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隐喻着原始文化中的树神崇拜
《格林童话》共215篇,其中168篇就与森林有关,这固然与德国是一个多森林的国家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格林童话》中的森林不是单纯的林木本身,而是有更为深刻的树神崇拜的意义。例如,杜松子树能发出阵阵清香,叫闻它的人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杜松子树》);灰姑娘母亲墓前的小树三次帮助小姑娘成功地参加王子的宴会,最终使姑娘变成漂亮的人和王子结婚(《灰姑娘》);还有《圣母玛利亚的孩子》中详细记述了樵夫的小姑娘把“包围着她的一颗空心的老树作为自己的家,晚上她爬进树洞去睡觉;刮风下雨,她在树洞中寻求保护;秋天她收集树上掉下来的野核桃和落叶以度寒冬。”
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原始社会常常把树木看作为神,认为它是帝王神人的体现。这是一种树神崇拜,巫术信仰和万物有灵观融为一体。这些树被认为是灵魂长期的或者临时的住所。”由于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再加上树木四季常青,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树木不可避免地成为崇拜的对象,原始人在无法解决自身繁衍问题的情况下,就依靠树木强大的生命力来实现。
此外,据雅各布·格林的论述,古代日耳曼人的崇拜图腾是橡树,他们专门是奉献给雷神道纳
尔或瑟纳尔的。古代的日耳曼人和古罗马人一样,也把橡树之神当作雷神,而且还认为他有强大的生育繁殖能力,可以降雨使大地丰产。[1]
《格林童话》中大量涌现出了以森林为背景和森林参与童话情节的篇章。《灰姑娘》中的小姑娘为了能够参加国王的招待会,每一次都要到榛树跟前来求助,“小树啊,你摇一摇,你晃一晃,把金子抖到我身上”。这样三次小树都满足了她的愿望,让她得到了去参加宴会的新衣裳,也最终帮助灰姑娘回到王子的身边。
弗雷泽说:“一旦树神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每株具体的树,于是,按照人类早期思想给一切抽象材料都披上具体人形的总倾向,它就立即改变了形态而披上人形。所以古典艺术中,树神总是按照人的思维来描绘的。它们的森林特征则以树枝或同等明显的标志来表明。”原始崇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生命之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形的树神恰恰证明了人与树木的天然关系和神秘的感情,当人类把人与树木的关系付诸于形而上的表现形式时,树木森林就产生了非凡的文化意蕴。
二、《格林童话》中凶杀食人的场面彰显着原始社会的生存现实
《格林童话》里存在着很多食人的情节,在《杜松树》里就这样写道:“妈妈杀了我,爸爸吃了我;妹妹玛丽亚捡起我的骨头,包在绢布里,放在杜松树下。”《菲切尔的怪鸟》中血淋淋的场面让人吃惊,“盆里躺着些砍碎了的死人,旁边立着个木砧,砧上横着把亮闪闪的斧头”。《强盗未婚夫》中杀人食人的场面也是如此。总体而言,这样的情景在《格林童话》中不下十几处。为什么在《格林童话》中能有如此惊心怵目的凶杀场面呢?
一般来讲,原始文化中关于食人的习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食物极度的缺乏,引起人吃人的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原始人在这个阶段上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另一种目的就是食人会得到某种精神,就可以将被食者强大的气魄和能力为自己所吸收,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这种宗教式的图腾崇拜便产生了食人的现象。
由于《格林童话》是从民间搜集整理而来的,不可避免的把远古社会之中关于食人、凶杀、死亡等不幸的灾害都在童话中以原生态的方式保留下来了。《菲切尔的怪鸟》中:“把姑娘推到在地上,抓住她的头发托进了雪屋,把她的脑袋往木砧上一按,用斧头砍碎了她,让她的血流了一地。”《强盗未婚夫》中一伙强盗不仅用毒酒害死了被抓来的姑娘,还把掳来的姑娘
脱光衣服放在餐桌上,一边拿刀割肉吃,一边在伤口上洒盐。《没有手的姑娘》由于魔鬼无法带走纯洁的女孩,就要挟父亲砍了自己亲生女儿的双手。
《格林童话》中的这些血淋淋的残酷场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存条件的残酷性。原始社会食人是由于当时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原始社会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和弓箭,他们只能靠采集果实挖掘根茎生活,他们经常处于危险、寒冷和半饥饿的状态中。在原始人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原始人因为食物缺乏不是以自己的同类为食就是面临灭亡的危险,因此,食人的现象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论述道:“童话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童话的源头,那里保留着人类原始思维的最古老的意识形态。”我们可以在《格林童话》中透过现象看到原始人食人习俗的描述,只不过这些描述已经披上了后来文明社会生活的外衣,只有以原始文化的眼光去解读《格林童话》,我们才能看清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三、《格林童话》中的巨人原型照应着原始神话中的北欧神袛
森林童话《格林童话》中站立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神怪:巨人、侏儒、幽灵和巫师,他们一个个跃然纸上,
给童话增添了许多神秘的彩。其中,最具神性的则是童话中的巨人形象。在《勇敢的小裁缝》中的两个巨人躺在树下打鼾睡觉,被小裁缝用石头打中其中的一个,他们简单的头脑就认为是对方打他的,“他大吼一声,疯子似地从地上跳起来,把他的伙伴朝树边一推,撞得树直摇晃。第二个以牙还牙,两个家伙怒不可遏,拔出大树来你打我我打你,直到两败俱伤”。还有在《训练有素的猎人》《年轻的巨人》《鼓手》以及《巨人和裁缝》等篇目中,巨人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他们是失去了神性的人,独具巨人的形体,只凭自己强大的体力来对抗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