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春秋时期,庶民墓中多使用日用陶器随葬,到战国时,部分庶民墓中开始使用一鼎、二鼎或成套的陶鼎礼器随葬。这可以说明
A.权贵阶层的出现
B.礼乐制度的松动
C.变法运动的兴起
D.国家统一的奠定
2.汉代通西域后,汉代诗赋中出现大量的西域物象,如《蜨蝶行》中提到苜蓿、朱穆作《郁金赋》;西域音乐长短不一,实开我国杂言诗之先河。这反映了
A.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B.西域物产丰富多样
C.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代商业贸易繁荣
3.《晋书·食货志》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反映出
A.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东晋末年政权落人武将手中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任务完成
D.西晋王朝保护大地主的利益
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仓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5.《郑和航海图》全图以南京为起点,远到东非,含亚非两洲,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的地名约有300个,是15世纪之前,中国和世界上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为丰富的地图册。这可用来佐证
A.郑和完成了其航海任务
B.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
C.《郑和航海图》享誉世界
D.郑和船队到达亚非多个国家
6.18世纪末,英国使团访华后感叹:“全国都安静地服从一个帝王,而他们的法律、风俗,乃至语言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既不想跟世上其他地方交往,也不企图去占领。”据此可知A.英国使团对中国赞赏不已  B.盛世下的中国蕴藏着危机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D.18世纪的中国领先于世界
7.1920年8月后,先进的知识分子陆续创办了《劳动者》《劳动妇女》《劳动周刊》等刊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和革命性质
C.扩大了共产国际在远东地区的重大影响
D.适应了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8.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两幅安徽地区形势图,从图1到图2体现了
图1                      图2
A.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B.中共开辟了正确革命道路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9.1954年,公私合营复兴隆锅厂正式成立。1954年8-12月,工厂铁锅产量达286635丈,获得利润1.56万元。1955年工厂总产值达23万元,总利润3.36万元,约超过公私合营前的1倍。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建立
10.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时间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1.“在此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大行司法专横,引起平民不满。平民们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编纂成文法。”为解决上述现象,古罗马
A.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B.设置保民官2人
C.颁布《十二铜表法》
D.建立独裁统治
12.华盛顿被称为“国父”,圣马丁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尔被称为“解放者”,甘地被称为“圣雄”。享有如此的赞誉,是因为他们
A.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B.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
C.主导了国际秩序建立
D.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13.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指出“英国无法公平合理地对待这个大陆(北美大陆),它的事务很快会十分繁杂。如果他们不能征服我们,他们就无权统治我们”。这一形势推动了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启
蒙运动的快速发展
C.美国民主共和的建立
D.英国殖民体系的终结
14.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世纪60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15.“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该数据说明
A.马歇尔计划援助资金主要用于输人商品
B.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欧洲复兴计划对各国的援助额分配不均
二、辨析改错(8分)
16.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春秋时期的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2)筒车是中国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耕作工具,节省人力和畜力,提高耕地效率。
【】
(3)北美人民在《人权宣言》的鼓舞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
【】
(4)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反法西斯国家人民联合作战,逐渐扭转战局。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1
密切的原因。(6分)
材料二: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安徽省中考时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的对外开放思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外开放”给你的
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各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与此同时,旧大陆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摘编自《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1)指出材料一中“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的标志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
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2)概括材料二中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简析两则材料所涉及史事的关系。(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比较
(1)补全表中所缺的内容(4分):
①;②;
③;④。
(2)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8分)
2023年安徽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二、辨析改错(8分)
16.【×】(1)“春秋”改为“战国”
【×】(2)“筒车”改为“曲辕犁”
【×】(3)“《人权宣言》”改为“《独立宣言》”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7.(1)特点:和平交往为主;双向交流;中外贸易以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海陆并举);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明清时期出现反侵略斗争;
等等。(4 分)
原因: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先进的文化;发达的对外交通;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2 分)
(2)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2 分)启示:闭关会导致落后挨打,对外开放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等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6分)事件: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2分)
影响: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物种交流与传播;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促进世界人口增长;破坏环境。(任答两点,4分)
(2)(4分)背景: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殖民地民族意识增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削弱。(答出两点即可,2分)
关系:新航路开辟为殖民扩张与掠夺开辟了道路。(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①苏联模式②私有制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每空1分)
(2)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和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超越。(2分)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超越了西方单纯依靠市场,又克服了苏联模式实施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缺陷。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避免西方各政党间的恶性竞争,又是对苏联政治制度的超越,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民主性与公平性。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开创了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借鉴西方和苏联现代化模式经验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创新和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