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中考大联考二
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年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在列。该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是少有的连续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据此可知该遗址(    )
A.反映了整个石器时代到春秋时期文明演进方式
B.距今4000年左右多种文化同时在此汇集延续
C.说明了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D.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2.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变革的是(    )
A.出现“尊王攘夷”的争霸现象
B.统治者普遍接受“非攻”主张
C.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D.铁犁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3.图1为我国古代某次战役形势图(局部),此战(    )
图1
A.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B.消灭了秦军主力并加速秦朝灭亡
C.使北方很快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D.导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4.下表为学者对郑和七次下西洋奉旨时间、出发时间和返回时间的考证统计。其出发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返回时间集中在夏季。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
航次
奉旨时间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1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7.11)
同年(1405)十月—十二月
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9.21)
2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1407.10.2)
同年年底或永乐六年初春
永乐七年(1409)夏末
3
永乐七年(1409)九月二十八日
同年(1409)十二月
永乐九年(1411)六月十六日
4
永乐十年(1412)十一月十五日
次年(1413)冬季
永乐十三年七月癸卯(1415.8.2.)
5
永乐十四年(1416)十二月十日
次年(1417)秋—冬
永乐十七年七月庚申(1419.8.8)
6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三十日
同年(1421)秋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
7
宣德五年(1430)六月九日
次年(1431)十二月九日
宣德八年(1433)七月六日
A.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                B.懂得利用季风、洋流航行
C.均发生在明成祖永乐年间                D.严格按圣旨规定时间往返
5.“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据材料可知当时(    )
A.文明结婚开始出现                        B.自由婚姻得到普遍认可
C.政府推动文明结婚                        D.传统婚俗受到明显冲击
6.1916年,陈独秀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意在说明(    )
A.民主共和必须以立宪法为保障            B.推翻纲常阶级制方能实现民主共和
C.传统纲常应遵循自由平等原则            D.应发动政治革命以推翻纲常阶级制
7.“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及赤化运动。三、取消现存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中共中央发表此宣言的目的是(    )
A.联合国民党“打倒列强、除军阀”        B.聚集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
C.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的阴谋            D.推动和平建国纲领的实现
8.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
A.推行农业合作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的推进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9.它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正确
处理国际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一带一路”倡议                        D.“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0.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高峰”是(    )
A.建立保障贫穷公民参政的津贴制度
B.创立“陶片放逐法”
C.除奴隶外的城邦居民均有参政机会
D.组成了四百人议事会
11.图2历史场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图2
A.形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B.标志着权利义务交织的封君封臣关系正式形成
C.起到了维护西欧庄园内部公共秩序的积极作用
D.使日本陷入了幕府与天皇朝廷长期并存的局面
12.下表为某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情况(1913年的指数为100),据此可知(    )
年份
德国
大不列颠
法国
俄国
美国
世界
1860
14
34
26
8
8
14
1890
40
62
56
27
39
43
1910
89
85
89
84
89
88
191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A.1860年时美国与俄国工业生产水平完全相同
B.此时期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所有欧洲国家
C.1913年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实力相当
D.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不平衡
13.“参加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苏俄未被邀请,战败国不许列席会议。”这次会议(    )
A.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B.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
C.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14.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其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推行粮食税政策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15.2024年初,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得克萨斯州政府拆除阻拦非法移民的铁丝网,但得克萨斯州政府却调动当地国民警卫队继续修建、加固铁丝网,甚至与联邦政府执法人员展开“对峙”。这种“对峙”产生的制度因素是(    )
A.三权分立制        B.联邦制            C.民主共和制        D.总统制
二、辨析改错(8分)
16.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成吉思汗接受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为元朝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    )
(2)改革开放后,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成功实践。        (    )
(3)美国独立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并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    )
(4)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争之前,清政府在以“礼”为基础的“朝贡体系”之下与各藩属国进行对外交往,因而在与各藩属国交往过程中,为显示“天朝上国”的实力与“天子”的威严,清政府往往更加注重“礼”而非“利”。……随着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系由“朝贡体系”到西方主导下“条约体系”的转变,外交理念由“夷务”到“洋务”再到“外务”的发展,外交政策开始转向以“利”为重的务实外交政策,这一系列的变化也给晚清政府的外交机构带来了变革。
——摘编自王珣、李翔《晚清中国外交体制变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战争前清政府外交的特点并分析成因。(4分)
(2)根据材料,概括战争后清政府外交领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些“新变化”的理解。(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的“我朝”是何朝?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罢丞相”的缘由(不得照抄材料)。(4分)
材料二    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英国是也。……故论政体者,恒以英编入共和之一种。……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国会则由人民公举,代表国民总意者也。基实际与美法等国之主权在民者,丝毫无异。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所说的英国“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开始形成的标志性文件是什么?梁启超为何说英国“与美法等国之主权在民者,丝毫无异”。(4分)
(3)材料一中的“我朝”和材料二中的英国都实行君主制,谈谈二者的区别。(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下列内容,完成探究活动。
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线索和特征。下面一段内容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国近代史的概括性叙述。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其转折点是_
_____(请填写选项字母: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国共第一次合作)。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一度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使其转危为安的事件是______(请填写选项字母:A.八七会议;B.红军长征的胜利;C.遵义会议;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分)
(2)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请参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国近代史的概括性叙述,对世界近代史进行概括性叙述。(6分)
(3)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共同之处。(2分)
历史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D
B
B
C
A
A
安徽省中考时间A
D
A
C
B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成吉思汗”改为“忽必烈”
(2)√
(3)×,“美国独立战争”改为“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