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生物中考试题
1.人感受外界声波的刺激形成听觉,听觉产生于()
A.大脑 B.听神经C.耳蜗 D.鼓膜
【解析】选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正确。
2.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A.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C.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
【解析】选C。对照实验变量必须是唯一的,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他所有的条件都要保持一样。A项正
确。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B项正确。实验数据是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记录的,不能随便的修改,否则就会使得实验出现错误,C项错误。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D项正确。
3.下列选项中的细胞结构,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鞭毛
【解析】选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细胞核。
4.下列关于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
B.多细胞的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相同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体数目不同
D.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的细胞,只存在形态差异
【解析】选A。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A项正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B项错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体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C项错误。细胞分化是指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D项错误。
5.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动物的运动只与运动系统有关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不消耗能量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解析】选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A项错误。运动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B项错误。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消耗能量, C 项错误。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项正确。
6.如图是桃的果实结构示意图,其中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选C。图示中①是果肉,②是内果皮,③是种子,④是外果皮。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7.下列农业生产的实例中,利用植物有性生殖原理的是()
A.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草莓
B.通过品种间的杂交,培育高产抗病水稻
C.将接穗接到砧木上,繁育优良品质的苹果
D.将枝条剪成小段插入土中,大量繁殖甘薯
【解析】选B。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草莓、用嫁接的方法繁育优良品质的苹果、利用扦插的方法繁殖甘薯,都是无性繁殖。通过品种间的杂交,培育高产抗病水稻,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8.科学家用显微注射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核尚未融合的小鼠受精卵中,让此受精卵在小鼠体内发育。生出的幼鼠长大后,转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下列关于此项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
B.研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C.研究结果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D.可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时,传递性状和基因
【解析】选D。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A、B项正确。由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说明鼠的大小是由基因控制的。C项正确。在这个实验中导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得到的是超级鼠,可见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因。D项错误。
9.下列珍稀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B.大鲵
C.中华鲟D.白鳍豚
【解析】选B。属于爬行动物,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
安徽省中考时间10.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疾病,也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勤洗手、戴口罩,可防止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B.使用公勺公筷,可降低传播某些传染病的风险
C.合理膳食,有助于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
D.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解析】选A。勤洗手是预防消化道疾病有效的措施,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能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但并不是能防所有病原体,A项错误。使用公勺公筷,可降低传播某些传染病的风险。B项正确。合理膳食,有助于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C项正确。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D项正确。
11.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几乎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是漫长的,目前仍在进行中。
(1)18世纪,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的实验中,②和对照,说明植物能够更新由于小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后来,其他科学家的实验相继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2)19世纪,科学家把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让某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光下。
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该叶片,结果照光的部分呈深蓝,遮光的部分无颜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光下产生。
(3)现在,我们知道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解析】(1)对照实验变量必须是唯一的,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他所有的条件都要保持一样。
②和④的区别是有无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淀粉遇碘变蓝。用碘蒸气处理该叶片,结果照光的部分呈深蓝,遮光的部分无颜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
(3)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
(1)④氧气(2)淀粉(3)光能碳—氧
12.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答案】
(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2)哺乳自然保护区(3)自我调节
13.血液流经遍布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
(1)血液流经图1所示的毛细血管时,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结合,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血液流经图2所示的毛细血管时,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暗红的;
血液流经图3所示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最终进入,供其生命活动利用。
(2)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
(3)毛细血管内径很小管壁非常薄且只由一层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充分地进行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