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积极参与到竞赛中,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的合理配置,加强师生合作及小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4.开展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前社会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科学合理选择教材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得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同时,计算机教学本身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深入分析并掌握当前社会计算机教学的主流思想、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具体走向等,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设施,搭建起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学习当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与时俱进,从而为学生后期的稳定就业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学应当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开展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袁国瑞.计算机教学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8,v.20;No.181(04):95-97.[2]胡祥云.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作者简介:敖燕(1985),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学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胡 华 (
郑州大学 河南 450001)【摘 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出现了一些阻碍生命教育发展的问题。教育功利化引
发的应试教育从而导致中小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学生个人也深受其影响。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接连不断。我们应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大力加强生命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生命教育的发展铺平道路,使其朝着常态化、终身化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9)14-0008-01  党和政府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0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中明确提出把生命教育列入到国家2010-2020年的发展重点,该文件的颁布加快了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有关校园安全的问题采访时表示应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
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1]一、生命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生命教育的最初形态是死亡教育,研究人们如何认识死亡。1964年日本的教育学家
谷口雅春在《生命的实相》一书中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证。[2]1968年,美国华特士
编写了《生命教育》一书,首次对于生命教育的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学习教育不仅
只是训练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还应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3]台湾
于1
976年开展生命教育,是我国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也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全面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国内外从事生命教育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虽然表述有所差异,但核心观点相同,强调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启发,帮助其了解生命的可贵,激起受教育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尊重,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二、现阶段生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和生命教育相关的书刊、材料;部分学校也开展了生命教育相关的讲座;社区中也时有开展珍爱生命类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充满生机。但在生命教育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1.教育理念有待改善。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其核心价值是坚持以人为本。但由于当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背景下,强调效益最大化,反应在教育中最能体现效益的就是成绩,出人头地的功利主义逐步形成,应试教育的出现也不可避免,而伴随其来的诸多消极影响,严重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功利化,目标导向的教学形式使成绩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些原因使得应试教育的方式普遍盛行,从而导致教育过程中的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唯分数至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考出理想成绩成为受教育者核心目标。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
育,在中小学阶段也一再强调给学生减压、减负,但是老师、家长不减反增,学生只能服从。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十分明确的,就是理想的考试成绩,除学习以外的其他问题都被家长、老师所忽略。部分学生视分数为一切,在枯燥、高压的情况下各种意想不到的消极情况就相应而出了。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生命教育力度,解决青少年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生命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大部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多是融入到思想品德课中,主要由班主任来抓,或者学校组织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任课老师由于要面对家长责问、学校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压力,几乎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同时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因为学校应上级要求布置的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兼职讲授,很少有受过针对性的培训,可能自身对生命教育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论基础也不扎实。生命教育的非正规化,应付式的教学,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重视。
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很多和生命教育相关的书刊、杂志,但是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书籍却不足。在上小学的学生,远远看不懂高中或者大学所要了解的内容。经统计发现,有关生命教育的著作和研究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论述,从其他学科例如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生命教育的多元化收到了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发展。
3.家庭教育中缺乏生命教育。说到教育,大多数人首先就会联想到学校。所以就引申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然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最久的老师。随着对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增加,许多父母为了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起早贪黑压力很大,很少有闲暇时间来照顾孩子,更别说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了。中国家长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是严重缺失的,很多家长采取让孩子住校,参加午托部等方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进行沟通的时间,慢慢的被孩子周末的课外班,工作一天烦躁的情绪等因素消磨了。
社会上也流行着一种畸形的观点,别人家的孩子考得好,家庭教育就一定很好。他们把成绩看作家庭教育评价的标准,而实际上家庭教育还体现在很多非成绩的因素上,如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还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布置的作业就是任务,让孩子学习完成功课就是家庭教育,错误的观念也使孩子的认知发生偏差。家庭教育作为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其重要性更是应该重视。
三、加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1.加强素质教育。
造成应试教育普遍盛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功利化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国家应该不断对教育政策、考试制度进行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考试内容、途径、学生的
培养目标、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前提下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除了应该严格把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开设和生命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领悟生命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做到亦师亦友,在对学生的沟通中逐渐由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在课堂中应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引导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善动力不足、缺少毅力、自立性差、交往能力差等问题,养成诚信,感恩的良好品德。知识方面强调实践,学会创新,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传递终身学习理念;身心素质方面,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
2.完善生命教育的“配套设施”建设。生命教育要落到实处,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老师进行相关专业化培训,培养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在
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教会学生热爱生命。[4]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建设专
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团队不只是思想品德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的任务,所有的任课老师
都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承担者,应强化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
[5]生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的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合,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生物课使学生认识人的发展进化的来之不易,体育课程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化学课中通过对化学反应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不同学科都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体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好,也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反面进行了优化,便于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实际去感触生命教育的内涵。
同时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特点出版相对应的书籍,进行差别化的教育。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对青春期的认知以及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同时加强自我认同感,学会感恩,帮助他人;高中阶段就要更加丰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必要的生理心理知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婚姻观,生死观,知法懂法,以及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3.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提升生命教育的全面性。生命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同样要引起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在课堂中向学生融合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同时要开设专题讲座、定期的课程安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严抓教学质量,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学科的“去生命化”现象也应进行调整,要把各学科教育与生命教育贯穿起来,使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家庭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家庭教育更为重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应通过班会、家访等形式转变家长观念,给家长树立以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通过联动反应引导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身心情况。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加深实践的平台,可以在社区建设小规模的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风气。政府也应加大对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消极信息的传播,并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的实践构建良好的氛围。学生作为接受生命教育的对象,应认识生命的可贵。学会主动学习,掌握常见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在面对压力或烦恼时应学会自我调节,主动和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坚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焦平.把校园筑成安全堡垒[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2/zt1902_mtbd/201903/t20190314_373372.html.2019-03-14.[2]段玮玮.研究生生命教育中的高校视角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3):25-27.[3]宋璐璐.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8.[4]薛春艳.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9):139-142.[5]葛莹莹.关于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评述———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7,(01):267-272.[2017-09-14].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17.01.038.作者简介:胡华(1995.7-),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家庭教育文章
. All Rights Reserved.